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去基层,做一名脚下有泥肩上有责的青年

2023-08-04 10:57
来源:中国青年报

昆明市东川区组织林万东等9名选调生,前往当地乡村、企业、学校、医院等地,让刚参加工作的他们对东川的生态建设、教育医疗、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有了更深的了解。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文凌/摄

7月中旬,林万东到昆明市东川区委办公室报到,开始了在基层的职业生涯。

地处云贵高原北部边缘的东川区,是昆明市唯一一个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东川离昆明市区150多公里,但在林万东心里,这里离妈妈很近。为抚养3个儿女,他的妈妈多年来一直在昆明的一个工地上做工。

4年前,林万东通过“自强计划”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接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他正在工地上和妈妈一起汗流浃背地搬砖。经媒体的报道,人们认识了这个出自寒门的“搬砖男孩”。

如今,“搬砖男孩”林万东作为东川区2023年定向选调生到基层就业,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我在读书时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因此,我希望用我所学的知识,回报家乡、回报妈妈,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林万东说。

扎扎实实在基层从头学起

林万东出身农家,家庭贫困,爸爸患有腰疾、脑梗,于两年前去世。多年来全家的生活都靠妈妈在工地上搬砖运沙维持,妈妈还供林万东兄妹3人完成了大学学业。

林万东从不讳言自己来自建档立卡户家庭。他知道自己唯一的出路就是勤奋努力,正如清华大学校长对他的鼓励:“唯有自强不息,才有日后无限可能。”因此,他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十分务实:毕业后回云南就业,一方面可以照顾母亲,另一方面,要扎扎实实在基层从头学起。

进入清华读书,林万东感受到良好的学风,同学们从不在吃穿用度上比较。但初入大学校园,就读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林万东还是感觉到了自己和同学的差距。同学中有的高中时就参加计算机竞赛拿到奖牌,有的是数学奥赛冠军。“你才开始学高等数学、计算机编程,人家已经学完了。”“有天赋的人更勤奋”,许多同学的目标清晰,会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提前作好准备。而来自县城的他,只能自己摸索。

为此,林万东一直坚持刻苦学习,周末也很少外出游玩。学校免除了林万东的学费,他又获得了国家助学金的资助,顺利读完了大学,还获得了学校颁发的“学习进步”和“到西部就业”的奖励资金。

林万东说话语速很快、思维敏捷。然而,过去的他与人交流时总会手足无措。他说是清华的教育打开了他的视野,给予了他自信,让他获得了成长。

大四时,林万东将“昆明市东川区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他根据东川10多年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数据,分析东川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变化,并提出政策建议。

到东川报到工作后,东川区组织他和另外8名选调生,前往乡村、企业、学校、医院等地,了解东川生态建设、教育医疗、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情况。密集的调研,让刚参加工作的选调生们对东川的资源、人文、区位优势有了更深的了解。

调研之后林万东觉得,自己曾经在论文中提出的建议十分书生气。“要在基层工作,服务好基层群众,我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他说。pagebreak

“基层满满的诚意,深深地吸引了我”

到东川区委组织部报到前,杨梓航提前一个月来到了东川,希望让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去了解东川、适应东川、融入东川。在这一个月里,他行走在大街小巷感受东川的烟火气,登上海拔4017米的大牯牛寨山山顶俯瞰东川,远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参观金沙铜文化展馆,游览阿旺镇千鼓彝寨等地,气候炎热而多山的东川,让他心中生出了很多亲切感。

杨梓航是四川西昌人,在南开大学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期间,又辅修了天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获得双学位,后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保研至哈尔滨工业大学,师从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军。

“马军院士以包容的心态鼓励我们全方位、多领域发展,他希望以系统性的观点去解决环境问题,并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全面发展。”杨梓航说,“马老师的培养和指导,为我指明了人生方向。更重要的是,具有爱国奉献优良传统的南开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将爱国的情怀和‘基因’刻进了我的骨子里,使我愿意投身基层一线。”

5年前的春节,杨梓航曾和家人到云南自驾游,这次旅游让他爱上了云南,成为他参加云南定向选调生考试的理由。“在昆明的所有区县中,东川区离昆明市中心最远,离西昌市最近。”在杨梓航看来,到东川工作,是他兼顾事业与照顾父母的“最优解”。

毕业于东北大学的杨小凡,通过定向选调生考试,成为东川区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的工作人员。

杨小凡的家乡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近年来,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我们是受益者。”她说。

读大一时,杨小凡曾到巍山县永安村委会参与当地建档立卡户的住房修缮工作的实地调查、登记工作。当她和当地干部爬过崎岖不平、陡峭险峻的山路,来到大山里的村寨,看着那些修缮完成的房屋以及农户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她不禁感慨万千。

“我在农村出生、长大,深知基层工作的不易,以及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她说。

在她看来,自己所学的冶金工程专业,在东川有广阔的用武之地。

东川拥有丰富的铜矿,采矿历史悠久,东川铜在我国制币业和制造业中有着特殊地位。但作为资源输出型矿业城市和铜工业原料的供应产地,东川也因此成为了衰退型资源枯竭城市。

如今,东川这个老工业基地走上了绿色转型发展之路。重视生态治理,建立以新材料为主导产业,装备制造、食品和消费品制造为辅的产业集群。产业急需人才引进、产业人才培养、园区人才汇聚、卓越企业家培养的“四大工程”,是东川人才工作的重点。人才资源开发绩效被列入了东川各级党政“一把手”年度工作目标。人才公寓、安家费、人才引进费……通过优化政策、兑现政策,东川正在完善对人才的生活服务和工作服务。

“我之所以选择扎根基层,除了看到基层工作的意义之外,还有东川对人才引进的重视。”杨小凡说,“东川满满的诚意,深深地吸引了我”。pagebreak

以“空杯心态”扎根基层

林万东、杨梓航、杨小凡等9名到东川工作的定向选调生,分别来自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5名,大学本科学历4名。他们都是经过笔试、面试,从众多考生中择优录取的。

“要想在基层做好工作,首先要摆正心态,保持谦逊、不骄不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当和9名选调生座谈时,东川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戴桦骏诚恳地说道。

戴桦骏2013年10月参加全省定向大学生村官选调生招录,通过选岗回到了家乡东川区因民镇田坝社区工作。2018年4月,他到舍块乡担任组织委员。

舍块是昆明最偏远的乡镇,去往乡政府的路上,有云海、花海、草海、林海和各种奇峰秀岭,风景很美,但是路况很差。一路上地灾点不计其数,晴天落石、雨天滑坡、雪天封路。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的恶劣,使舍块成为当时贫困发生率最高、脱贫难度最大、脱贫投入最多的乡镇。经过全乡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合力攻坚,全乡2053户7475人,搬迁至东川城区集中安置,2018年年底,全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从2018年至2020年,戴桦骏任舍块乡团结村包村领导,负责全村党建、脱贫、民生、就业、产业、医疗、教育等方面问题,每天在村里,从早上8点工作到深夜。“短短几句话,很难描述我们当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付出了很多,但在戴桦骏看来,舍块能有98%的群众完成搬迁,90%的功劳都是当地村干部的。

他告诉选调生们,作为组织部培养的年轻干部,选调生受到组织、群众的关注和同事的期待,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自我满足。有时会有不想融入基层“圈子”的想法,认为村干部是“老大粗”。但是要在基层干下去,就要把这样的情绪化解掉,学会同基层干部打交道。他们之所以能选上村干部,是有过人之处的,他们的为人之道、待客之道、社会关系等,方方面面的细节都值得去学习。

“基层有广阔的天地,但基层工作任务重、矛盾多、条件差,这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道坎。”戴桦骏说。每一名选调生,都有可能从机关到乡镇工作。学会在没有独立卫生间、没有WiFi、没水洗澡的农村生活,大胆、主动工作,挑起担子,是对选调生的要求,也是能力的体现。“到基层、到农村不虚度光阴,不是嘴上说说。”要培养在艰苦环境“沉得住”的耐力,关键时刻“顶得住”的能力,始终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扎下根。

据悉,为了让到基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尽快适应环境、顺利成长,东川区多次组织他们到全区调研,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区、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专题培训等,邀请专家讲解东川区小江干热河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项目谋划等。

同时,东川区还制定了一系列“苗壮强基”计划,如双导师帮带制度,一名单位主要领导和一名业务骨干作为选调生和年轻干部的帮带导师,对到基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的政治、思想、业务、技能等,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培养,让他们以一种“空杯心态”,成为心中有数、脚下有泥、手上有招、肩上有责、言行有度的基层骨干。

(记者 张文凌)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