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开门办好新时代高质量教育

2022-12-05 10:49
来源:半月谈网

地大启动“大学生长江大保护行动计划” 

半月谈记者 李 伟

“国家的重大需求在哪里,我们的人才培养改革就指向哪里。”不久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以下称“地大”)召开服务国家能源资源战略能力提升专题会,提出聚焦科技创新、突破领域、开放合作、人力资源、人才培养、产教融合与就业等方面,把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作为学校转型升级的重大历史机遇和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开放办学”培养国家战略急需人才

地大党委书记黄晓玫说,地大坚持“开放办学”,把制约国家创新发展的“卡脖子”清单作为学校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关键领域、开展科研攻关的创新清单,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更高质量创新。

近年来,地大倡导跨界整合、交叉融合、开放发展,吸纳政府、兄弟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行业各方面力量参与办学治校。2012年,地大与中国科学院的8家科研院所建立“C2科教战略联盟”,吸纳科研院所优质资源融入教学。

“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更好人才支撑。”创新创业指导教师谢淑云说,学校吸纳社会资源打造“全链条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扩充育人资源。十年来,地大学生在全国“互联网+”大赛中获得141项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学生敢闯会创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升。

“我们1000多名国际留学生中,有80%来自‘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地大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甘义群介绍,地大的海外“朋友圈”越来越大,近年来学校发起成立“地球科学国际大学联盟”、丝绸之路学院等国际教育合作平台,不断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

向内开放:改政策、改机制、改评价

“开放办学不但要向外开放,而且要做好‘向内开放’这篇文章。”黄晓玫介绍,2021年5月学校党委发布关于新一轮深化改革的意见,围绕改政策、改机制、改评价,深入推动人才培养深层次改革。

“教师和课堂是主导,通过打造一批勇于创新的教师,培养更多具备创新能力的学生。”国家教学名师龚一鸣教授说,在改政策方面,地大建立跨学院、跨学科的教学团队,健全教学卓越奖、教学新秀奖等教学系列奖励体系,探索设立教学型教授,积极引导大科学家、教学名师为本科生上课,吸引最优秀的学生从事基础研究。

在改机制方面,地大打破部门、学院、学科之间的边界壁垒,有效集合已有学科、人才团队优势。去年地大成立了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吴敏说,学校在培养环节上实行“探索和猜想计划”,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技术创新领军人才。

地大人力资源部部长夏帆说,地大还对重大前沿性原创研究实行更有弹性、更加包容的评价,为更多“十年磨一剑”的高质量原创性成果提供完善学术评价标准。

走好开放之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今年7月,地大把课堂搬到雪山高峰、冰川河流,36名师生奔赴青藏高原,15天行进1万公里。“我们用专业知识保护长江源,做长江大保护的践行者和宣传者。”地大第二次大学生长江源科考队学生代表张越森说。

“这是地大推进党建思政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生动案例。”两次大学生长江源科考的总策划人李长安说,近年来,地大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依托周口店、北戴河、秭归、巴东等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培育学生爱国情、报国志。

地大重视“卡脖子”问题的重大科技攻关。2017年启动“地学长江计划”,5年来高质量成果不断涌现;2022年成立长江流域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发挥独特优势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黄晓玫表示,地大将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打造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共同体,着力培养服务美丽中国、宜居地球建设的拔尖创新和领军人才。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