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山东管理学院:涵养大学生的劳动情怀

2021-08-27 14:30
来源:半月谈网

在山东管理学院,学生利用校内空间建立的创业实体有十几个,“未来咖啡”吧是其中之一。今年暑假期间,山东管理学院工商学院大三学生刘振邦一直在这里忙碌着。“学校的体系化劳动教育,激发了我们学生的创业热情。”刘振邦说,同学们更把创业当成了体现劳动情怀的实践渠道,以饱满热情投入其中。

     作为工会背景的应用型高校,山东管理学院把“劳动情怀深厚”放在了学校培养理念之中。“无论是动脑还是动手,任何一个学科专业无不与劳动紧密相连。深厚的劳动情怀,不仅是学生学习、实践、成长的内驱力,也是学校立德树人的基石。”山东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冯庆禄说,劳动情怀是对劳动的强烈情感和深厚胸怀,使学生对劳动不仅有理性自觉而且有情感自觉。具有深厚的劳动情怀,才能真正成为新时代的优秀劳动者。

山东管理学院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须突破传统劳动教育局限,对“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进行全面建构。为此实施了“四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

“课程劳育”,构建劳动课程体系。在全校开设《劳动精神传承与弘扬》《劳动意识培养与发展》《劳动创新思维培育与践行》《劳动权益保障与维护》等四门劳动教育通识必修课程,并且对此进行了专门的教材编写和网上公开课录制,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线上+线下”授课模式。同时,在通识选修课程中增设了劳动伦理学、劳动社会学、劳动心理学等劳动教育类通识选修课程。目前,新疆等地部分院校先后取经,学习山东管理学院相关劳动课程。

“专业劳育”,将劳动教育嵌入各学科专业教育中。山东管理学院各类专业都具有丰富的劳动属性和劳动指向,在学科专业中有机融合了劳动教育,不断渗透“劳动+管理”“劳动+文化”“劳动+艺术”“劳动+安全”“劳动+经济”等内容,构建了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劳育价值体系,学生不但掌握劳动知识而且能把这些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了专业劳动技能和职业技能。

“思政劳育”,形成德育、劳育协同效应。山东管理学院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做好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就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劳动教育丰富了思政理论的教学内容,并转化为现实的育人力量。为此,山东管理学院全面挖掘、突出劳动元素,目前已形成了“《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劳动为导向,培育奋进价值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劳动为契机,实现课堂创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劳动为特色,挖掘革命型的劳动楷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以劳动为主线,推动课程重构;《形势与政策》课程以劳动为专题,厚植劳动情怀”的发展方向。

“实践劳育”,构建课内课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为了深化学生对劳动的理解,提升学生劳动技能,山东管理学院以第二课堂为依托,不断丰富实践载体。作为山东管理学院经贸学院电商专业大三学生,杨晨去年全程参与了学院组织的长清区电商进村项目建设,网店建成三个月后,杨晨和她的同学们帮助所建网店的小米月销量高峰值,一度达到2600袋,收入近10万元。

在开展“劳动模范”“齐鲁工匠”进校园系列活动的同时,还组织各专业学生走向社会进行劳动锻炼,注重对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利用社区、街道、敬老院等公共服务资源,建立校外劳动教育服务基地,鼓励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等活动。此外,在每学年设立劳动月,使劳动教育全面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去。(作者:潘峰 刘天仪 来源:山东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