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如何以文化“活”教材讲好育人故事——济南市长清区教体局局长王少辉谈立足本土的育人路径

2021-01-14 15:51
来源:半月谈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育的发展同样要根植于当地的文化土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强调不忘初心的重要性。

在广阔的齐鲁大地上,有这样一片土地,齐鲁文化在此汇聚。早于秦长城300多年的齐长城绵延长清万德、马山、双泉、归德、孝里等街镇,经过294座山头,达98.7公里(不含复线)。长清就得名于境内的齐长城和大清河。齐文化开放包容,鲁文化崇文重礼,将齐鲁文化汇聚于一身的济南长清,如何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将根植于这片土地的中华文明传承于基础教育?济南市长清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王少辉讲述了长清教育的特色发展路径。

充分利用生动的文化教材

将传统文化教育之根深植于本土文化资源

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桓公把卢地赐给了齐国上卿高傒,高傒的后代便以封地“卢”为氏。今长清境内卢国故城的遗址,即春秋时期卢邑的城都。位于长清区孝里镇南的孝堂山上有中国最早的石室建筑,其精美绝伦的壁画所描绘的内容,便集聚了齐文化的要素。“济南市长清区自隋朝设县以来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区内人文资源丰富,具有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财富和学习内容,我们注重挖掘整理,以便更好地继承。”王少辉说。近年来,长清区积极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并取得了良好成效,秉承这片土地的文化基因也是丰厚的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少辉认为,齐文化有进取超越、包容并蓄、担当尽责、法治精神等内涵,这些穿越千年的文化仍有其独特魅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遥相呼应。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应挖掘齐文化的精髓,传扬其核心价值。地处战国时期齐鲁交界处、齐长城源头的东障小学,就在其传统文化教育中充分挖掘了“齐文化”的内涵,学校以“齐文化”为引领,五育并举,实施了以“齐健”为核心内容,以齐韵、齐雅、齐艺为辅助的全素养发展之路。

在爱民忠义、包容并蓄、担当尽责等齐文化的浸润下,长清红色文化积淀丰厚。全市最大的爱国教育基地——大峰山根据地纪念馆,抗美援朝时期罗盛教式的英雄史元厚纪念堂等红色文化场所集聚于此。崮云湖的一门三烈士,原东关小学(现名为文昌街道中心小学)校长、长清县第一任县长、张耀南的光辉事迹等,都是生动的红色文化教材。

孝道文化亦是长清基础教育的重要学习内容。长清区教育和体育局开发了孝文化课程,并将其与《道德与法治》及基础教育学科的德育渗透结合起来,开展了孝文化征文、孝道少年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孝里中心小学、孝里中学等学校通过开发孝道文化校本课程等方式,培养学生“孝”的品德。

尽管齐长城是齐鲁地域的分界线,但齐鲁文化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处于齐鲁文化交汇之地的长清,充分挖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多种文化元素并将其融入立德树人的教育工作之中。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主题活动教育,就传承着鲁文化的精髓要义。

“本土资源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提倡学校充分挖掘自身特色,根据学校的自然地理环境与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王少辉如是说。长清区在整体推进的基础上,各校推行“一校一品,百花齐放”:长清区实验小学以“核心素养”“弘扬传统”“幸福文化”为底色,研发出富有活力的新“六艺”课程;乐天小学的“当学科遇上传统文化”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学生生活的双向融合;马岭中心小学的雅正课程,致力于学生习惯的培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对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挖掘的同时,将教育的课堂向更广阔的天地延伸,更能让传统文化的种子深植于学生心田。双泉中学曾以“蹴鞠之源•齐国故都”为主题,带领学生走进齐国故都——临淄,在齐文化博物馆、足球博物馆中深入了解齐鲁文明的历史。研学旅行之路寓教于游,师生在行走中体味文明。

拓展全景育人路径

把劳动教育的课堂真正搬到田间地头

传统文化教育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学生只有亲身体验、在触摸与感知之中产生对文化的温情与敬意。人行千里之外,最难割舍的是乡愁,而正是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真真切切地留存在乡愁的记忆深处。如何让学生对脚下的这篇土地产生情感,从而进一步想去了解其传统文化?在王少辉看来,答案就是让学生回归田野,真正走近脚下的这片土地。劳动创造财富,劳动者最美丽。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是劳动教育的根本。

除了文化资源之外,自然资源亦是开展好传统文化教育的宝贵财富。广阔的土地,秀美的山川,造就了得天独厚的劳动教育资源。长清区地处济南市西南部,一半以上的学校地处农村。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学生能够走近广阔的田野去触摸这片土地,可谓一大幸事。

王少辉认为:“在‘五育并举’的新时代下,要以‘五育融合’‘立德修身’为核心来进行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五育融合”的目标如何实现?长清区从“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等方面给出了答案。为了全面贯彻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精神要求,长清区教育和体育局以顶层设计为引领、以课程师资建设为抓手、以多元平台驱动为保障、以“五育融合”为核心,以一体化贯通式推进为路径,实现了“体验”的高效切入、“实践”的强势突破、“融入”的完美契合,构建起了全景育人新样态。

2020年,长清区教育和体育局陆续召开了“劳动教育专题座谈研讨会”“新时代劳动教育研讨会暨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推进会”“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培训会”,发布了《长清区中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指导意见》,在劳动教育目标、实施方案、评价体系等方面达成了共识,进行了顶层设计。

在课程体系化建设方面,长清区首先将每周一课时的劳动教育纳入了课表。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制订了分学段分年级的《劳动教育课程菜单》,采用“必修+选修”的方式实现劳动教育的“标准化+个性化”;制订了《劳动教育记录表》,便于家长对学生进行劳动的督促和激励,形成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性的劳动教育,帮助孩子体验生活,训练技能,学会管理时间并增强责任感。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长清区从全区学校遴选了100名优秀教师作为专职或兼职劳动教育师资,并进行了全员培训,保证了师资队伍的专业性。在名师工作室的教师们制定的《长清区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中,“生活自理我能行”“争当集体劳动小能手”等劳动教育主题,以及巧手工艺坊、魅力陶艺等手工制作课,“找个岗位去体验”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劳动教育落地有了关键一环。长清区第二实验小学本着“人人是劳育工作者、处处是劳育阵地、事事是劳育契机”的宗旨,发动学科教师依据学科特点开展了与农场紧密相连的劳育主题活动,成立了学科主题项目组来引导学生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尝试聚焦主题,从文学、艺术、科学等多角度完整感知。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石,在以劳促“五育融合”的全景育人推进路径上,长清区教育和体育局还注重“四重”体系化即“重普及”“重体验”“重融合”“重评价”的探索推进。2020年7月,长清区四个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挂牌,代表区域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有了自己专属的实践基地,把劳动教育的课堂真正搬到了田间地头。王少辉指出:“下一步,我们要创建全国的校园劳动基地。我们做了三大块农场,带着学校认领了专门的教育基地,现在每个学校都有农场。前段时间师生们刚刚收获了一批劳动的果实,学生亲手播种、耕作,在收获之时都有一种别样的喜悦涌上心头。”

每一片土地都流传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每一片土地上都饱含着希望。“一个国家的前行要在民族文化发展中找到依据,找到发展的厚度,对于教育人来说更是如此。我们应凝心聚力,讲好育人故事,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也是齐鲁文化的积淀、传承和创新。”王少辉如是说。(来源:文化大观 文亦清)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