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被网络赌博借贷“捕获”的乡村青少年

2019-02-26 09:19
来源:半月谈网

春节回家,走亲访友,听闻最惊人的事情便是部分青少年参与线上赌博和网络借贷。

小天(化名)24岁,其父刚从一起交通事故中恢复劳动能力,其母也因此在49岁的黄昏年龄首次外出打工。两人正准备奋斗几年后为小天的婚嫁和房贷攒上一笔,奈何小天染上了网络借贷和网上赌博,去年一年就欠了15万元,将父母的血汗钱全部耗尽。春节期间小天不敢回来,生怕亲戚朋友的指责。

访谈另一个也参与网络赌博和线上借贷的同村青年小军(化名),据他所言,他的同学和同村青年有不少参与线上赌博和网络借贷,最小的17岁,最大的21岁。

是什么让这些乡村青少年纷纷跳入“火坑”?

2004年,小军第一次接触手机,6岁的他拿着外出务工母亲的按键手机,没日没夜地玩贪吃蛇和码方块。刚上初中,小军便近视好几百度;上了高中,在要求父母购买智能手机未果后,小军便用哥哥淘汰下来的手机玩游戏;之后,他嫌手机档次不够,打游戏不过瘾,便经常与同学相约着去网吧打游戏。

小军和同学经常担心班主任和老师到网吧突袭,唯独不怕父母,因为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忙于生计外出打工,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管自己。

在打游戏的过程中,小军和同村几个少年发现了网上赌博的“商机”,没有本钱又怕父母知道,他们便通过爱有米和蚂蚁花呗等网络贷款平台贷款。这些平台往往只需要一个成年人的身份证号码用作担保便可以贷款。

小军在赌博的小甜头中一次次被套牢,刚上大学便背上将近2万元的贷款。同村的小伙伴小辉(化名)因网上赌博欠了五六万元,他们的同学小洋(化名)因网络赌博欠了20多万元……他们一方面自成朋友圈,彼此带着进入网络赌博的世界;另一方面部分青少年因网络赌博失败欠下巨债后,又以朋友名义互相规劝,但效果甚微。

一旦东窗事发,债主告到了父母那里,免不了一顿毒打或者家庭吵架,子债父偿,父母外出务工辛苦一年或者十几年的血汗钱就这样被损耗掉。少部分青少年难以承受这样的压力和对父母的负罪感便中断学习,走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小军刚开始用自己的生活费还贷款,身形日渐消瘦,坚持不住便向家里坦露了实情,其父骂了一顿,痛心一段时间后,便用自己在工地上挣的血汗钱替他还了钱;小辉家境贫寒,为了还债他在高中时就旷课去打零工挣钱;小洋在父母替他还债后,便从大学辍学外出打工还债……由此,一个个农村家庭通过让子女接受更好教育实现家庭发展的希望就这样破灭了。

在手机和网络环境成长下的农村青少年的思想行为,反映出更深层次的农村青少年教育问题,值得引起关注。

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支持能力有限。城市父母在休闲时带孩子外出旅游、上兴趣辅导班,而许多农村家长精力财力有限,农村青少年在黄金学龄时代大量的空闲时间无法有效地利用起来,学生放学后主要的休闲就是玩手机游戏,精神生活的空虚和匮乏使得他们逐渐沉迷于网络生活。

许多农村家长对手机和网络的利弊认知有限、管理松散。一些农村家长自己往往也玩手机、刷抖音、斗地主。大多数人认为这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有坏的影响,进行过约束和管制,但多采用暴力制止,实际管理效果较差,根本管不住。

“吃苦”教育少,消费主义文化浪潮的影响是他们沉迷游戏、赌博的根源。一些农村青少年的思想和价值观更加偏向于物质消费和金钱本位,更容易沉醉于虚拟网络世界中虚假的成就感和刺激感。以小军为代表的出生于2000年左右的小孩,父母多外出务工,家庭经济收入增加,他们基本上没有吃过生活的苦。在很小就接触网络后,网络游戏里的瞬间成功和惊险刺激相比于现实生活中长期的刻苦学习才能换来的成绩,更具有吸引力。他们普遍有渴望追求金钱而又不愿脚踏实地的念头,从手机游戏到线上赌博,再到网络贷款,一步步深陷迷途。(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尹秋玲)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