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教育>正文

教育资源协同共享“落地生根”

2018-05-23 09:10
来源:瞭望

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四年来,一批“京”字号学校在河北落地生根,在补齐河北短板、帮助河北提高教育水平上取得明显成效

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河北多地教育部门和学校了解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实施四年来,河北积极利用北京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一批“京”字号学校在河北落地生根,在补齐河北短板、帮助河北提高教育水平上取得明显成效。但因区域教育理念和义务教育属地管理不同等原因,这些学校在河北仍稍显“水土不服”。各地教育部门建议,在教育的协同发展上应加强顶层设计,体制机制上进一步创新。

优质资源辐射河北成效显著

一直以来,河北在基础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方面与京津有着明显的落差。《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解到,三地协同发展以来,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方面均展开了跨区域合作,有效增强了京津冀三地教育资源的关联度,提高了河北的教育水平。

北京景山学校是北京市重点学校。2016年,为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依据北京市人民政府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北京景山学校与唐山市曹妃甸区合作创建了曹妃甸分校。

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执行校长王智表示,曹妃甸分校是一所十二年制的全日制半寄宿公办学校,由北京景山学校全面托管,总校派来7位有经验的教师团队支援分校建设,目前曹妃甸分校已招生700多人。

北京景山学校优秀教师刘祥光目前是曹妃甸分校初中部校长,她告诉本刊记者,为了共享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分校的小学、初中课程与北京同步,“从周一到周五,这五天工作日我都在曹妃甸工作,主要是带团队,培养年轻教师。”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了解到,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在基础教育方面,主要采用集团办学、学校联盟、结对帮扶、开办分校等方式促进教育资源均衡流动。不久前,北京4所名校在河北雄安新区成立新校区,还将以“交钥匙”工程的方式帮助雄安新区新建3所学校。除了公办学校,还通过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合作创办了北京八一学校保定分校、北京五中大厂分校、北京八中固安分校等民办中小学。

在职业教育合作方面,如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全面承接北京职业学校外迁办学,致力打造“中国匠谷”。据统计,结合京津冀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先后组建了9个跨区域特色职教集团,河北省60所职业学校与京津两市200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此外,北京、天津还发挥比较优势,在河北燕山、太行山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施对口帮扶工程。包括建设一所高职院校,即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承德分校;建立21个教师培训基地,免费培养张家口、承德、保定地区贫困县教师;组成百余对合作学校;实施千人交流合作项目;免费提供万节优质课资源。

同时,三地高校也在协同发展上做文章。据统计,三地高校先后组建12个创新发展联盟、成立7个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015年,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三所高校携手成立“京津冀协同创新联盟”,三校通过师资共享、联合培养、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能力。

跨区域办学政策衔接仍有障碍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承载着平衡人口合理流动、为产业布局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的重任。专家表示,当前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尚处于零散的具体实施阶段。目前三地在职业教育上合作较容易,而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合作相对较难,一些“京”字号学校在河北面临“水土不服”的难题。

首先,教育理念的差异。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北京八一学校保定分校等的负责人都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北京的教育更提倡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个性发展,而河北更重视应试能力,来到河北后,之前在北京的教学方法与河北的教育理念有一定冲突,会遭遇当地一些家长的不理解。

其次,义务教育属地管理制度的挑战。这些“京”字号学校跨区域办学面临着各种制度障碍,比如跨区域的教师交流与研训制度、学生考试招生制度、教材与课程标准、经费投入等,都需要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对接。

王智举例说,由于高考制度的原因,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只能在初中、小学教育中对接北京教材,高中的课程则完全与河北同步,因为高中无论是教材还是考试、录取比例,三地都不一样。

“京津是高地、河北是洼地,这种现象仍未改观,同时由于教育经费的属地化管理,北京的教育经费到河北也会面临制度困境。”在王智看来,随着北京疏解加快,部分人口会从北京流入河北,这些人员的子女可能会随着他们的流动而流动,所以孩子的教育接续、学籍管理等也都成为现实问题。

另外,在基础教育阶段,目前北京学校来河北办分校以民办性质居多,部分民众对这些民办性质的分校教学质量存有一定担忧。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在河北的这些北京民办分校多是教育集团与开发商合作,收费远高于河北的普通义务教育学校,家长们担忧学校商业味太浓。

盼创新体制机制促协同发展

采访中,河北廊坊、保定、唐山等地教育部门负责人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京津冀三地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主要缘于三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和政策差异。因此要促进京津冀教育的协同发展,关键是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区域资源优势互补的教育政策体系。

一是加强教育协同发展顶层设计。可由教育部牵头、相关部委和京津冀省级政府组成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协调机制和领导工作机制,负责三地教育协同发展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二是对京津学校在河北建分校严格把关,保证办学水平。应积极借鉴对口援助和各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化的经验,通过名校办分校、优质课程资源共同开发、师资管理干部培训、联合教研、名师工作站建设等方式,加快提高河北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防止商业炒作。

三是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三地应寻找利益交汇点,统筹规划京津冀职业院校布局,形成与产业布局相匹配、以市场为导向、专业设置合理的职业教育发展大格局。同时,北京高校建设分校(新校区)、科技园(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实验实训基地等方面应优先选择河北省,可将河北的重点城市、环京地区等作为首都教育资源疏解的主要京外承接地区。

四是统筹推进京津冀地区的中高考制度改革,开展地方高校招生协作,增加京津地方高校面向河北省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计划,扩大本科招生规模。《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张涛 齐雷杰 高博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