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舞台,陈恳说:“老师结合自己多年舞台表演的经验,深入浅出地为我讲解情景剧的创作思路和表演技巧,给了我很多启发。有了这次上台演出的经历,我相信自己今后能够创作出更优秀的情景剧作品。”
陈恳的经历,是部队不少基层文化骨干的缩影??他们对文化工作有热情、有想法,却因受困于缺少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薄弱而无从下手。
通过此次集中培训,不少基层文化骨干的信心大大增强。他们结合高原开展文化活动存在的实际困难,通过作品研讨、学习交流,创作出一个个既有新意、又有深意的节目,奉献出一台包括“放歌青春”文艺情景课、“忠诚使命”强军故事会和“誓守边关”战地文艺演出3大板块的汇报展演。
带队编导郑晓文说:“我相信,这些文化骨干结业回到基层后,将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火种’,创作出更多战味浓、入兵心、有温度的作品,让文艺星火遍洒雪域高原。”
二
从官兵中来、到官兵中去,这是军队基层文化建设的使命所系,更是推进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
“忠诚使命”强军故事会的舞台上,某旅一级上士石浩通过3个具有代表性的小物件,讲述了自己驻守雪域高原10余年来克服困难、勇毅前行的感人经历。观众席中,走进军营不久的女兵李明难抑泪水。
演出结束后,石浩特意找到李明,把自己演讲中所提到的龙胆花送给了她。“听到石班长讲述他常年抗风雪、斗严寒的经历,我觉得自己所付出的和经受的还差了很多。在雪域高原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李明坚定地说。
“一个有笑有泪的节目,真的能让大家产生很强的共鸣。”石浩感慨地对记者说。其实,这是石浩在培训中临时创作的一个节目。那段时间,他为了汇报展演节目冥思苦想。一同培训的战友偶然间看到他笔记本中夹着照片、纸条、干花、叶子等东西,一问才知道这些都是石浩在执行任务后收集到的。“这就是能真正反映官兵生活的好故事啊!”战友一句话提醒了石浩,一个好节目由此而生。
纵览本次汇报展演,记者发现,能引起官兵共鸣的节目,都具有兵味战味浓郁、紧贴部队生活、展现官兵情感等共同特点。这一个个节目,凝结着雪域高原官兵团结和谐的集体记忆和生动难忘的军旅瞬间,充分展现基层官兵昂扬的精神风貌,也激发官兵敢打必胜、坚不可摧的战斗豪情。
情景剧《雪域边关写忠诚》讲述了该军区某边防团官兵在巡逻途中化解险情、为界碑描红的故事。巡逻途中,地势复杂湿滑,官兵需要拨开荆棘、穿行乱石堆,一不小心就会滑倒。几名参演的文化骨干将自己参加边防巡逻的经历融入表演中。为了演绎好巡逻场景,他们在彩排过程中真摔真练,不少人的膝盖上满是淤青。
看到战友们的伤痕,毕业于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的某旅参谋张曦想到了自己的经历。2019年从学校毕业后,她主动选择来到雪域高原。时隔3年多再次和母校的老师学习交流,她有了更深的感悟:“有了在部队摸爬滚打的经历,感受了‘生命禁区’的风霜,我演出的节目更能走进官兵心中。”老师也不禁感叹:“她身上的‘书生气’少了,‘战味儿’更浓了。”
接受记者采访时,参加培训的老师和学员表达了共同的感触:只有围绕部队职能使命和中心工作,聚焦练兵备战,突出文艺作品中的军味、兵味、战味,基层文化工作才能发挥出“软实力”催生“硬功夫”的独特作用。这种认识,激发了他们作为军队文化工作者的使命感,就像参训学员蒙吉瓦所说的那样,“我感觉身上的责任更重了”。
三
在“誓守边关”战地文艺演出中,由参与培训的40名文化骨干和某旅40余名官兵参与的大合唱《我为祖国守边关》,成为汇报展演的一大亮点。
在短短两天的时间里,组织一支80余人的合唱队并不简单。参演官兵穿戴好装具,配合音乐、视频以及旁白,反复排练动作和走场。
“基层文化建设的主人翁是广大基层官兵,文化建设得好不好,基层官兵最有发言权。”对于这个部分的演出,来自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的老师杨磊感触颇深。此次文化骨干培训一改以往“少数人演、多数人看”的模式,既发挥文化骨干的带头作用、强化作品与官兵的互动性,又结合该军区地域特色和文化特点,创作出一批特点鲜明、富有创意的节目。
“好的演出,不亚于一堂思想政治教育课。这台文艺汇演,豪情处激人奋发,温情处动人心弦,深情处催人泪下。”该军区领导感慨,此次培训既为基层文化骨干搭建了学习平台,更是一次基层文化建设的有益探索??通过基层文化骨干带动普通官兵,打通“内循环”,提升“内动力”。
听着全场激情昂扬的合唱《强军战歌》,该军区政治工作部干事格桑坚参由衷感到这段时间的努力是值得的。作为培训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他见证了基层文化骨干的成长,也更加看清了基层文化建设发展的路径:“这只是一个新起点,之后我们还将持续开展‘强军风采’系列文化活动,将文化力持续转化为战斗力。”
在练兵备战的热潮里,基层文化骨干就像点点星火,不断点燃官兵砥砺前行的火热情怀。嘹亮的强军战歌,一次次在雪域高原上空回响,扣人心弦、催人奋进……(马晶、李尼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