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退伍军人段炼:传承并讲述好“马兰精神”

2021-05-14 19:56
来源:半月谈网

打印宣讲稿、准备PPT、整理资料图片……退休2年后,最近,段炼的生活又忙碌了起来。

今年62岁的段炼是重亲两江新区金山街道金渝社区爱家丽都的居民。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曾是一名军人的他多了一个身份——金山街道红色宣讲团成员。

“希望通过我的经历,让年轻一代知道我们国家的强大是一代又一代人奋斗的结果,希望用‘马兰精神’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跟党走。”段炼说。

穿上戎装

1976年,17岁的段炼从高中毕业。

彼时,为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他成为了北碚一个村庄的知青。

在与村民朝夕相处的岁月中,在身边党员的耳濡目染下,段炼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了自己的理解,“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

于是,他开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写入党申请书,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

2年知青时光快要结束时,际遇变化,段炼开启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知青快结束的时候,有单位到村里来招工,那个时候就是铁饭碗,可作为我来说,更向往成为一名军人。”从小到大,从书本里、从长辈们的讲述中,段炼很清楚新中国的来之不易,更知道军人保家卫国对于国家的强大有多重要,立志从军的种子很早便在心底种下。

1978年12月,段炼结束知青锻炼。

随即他便参军入伍,踏上了一列火车,穿上了绿色军装,成为了一名军人。

火车去哪,自己是什么兵种,主要任务是啥?即使这趟列车已经启程,段炼对这些仍然一无所知。

“当时很兴奋,觉得成为了一名军人就很自豪,不管去哪都愿意,也希望到最远的地方、最穷的地方去磨练自己,再苦再难自己都能克服。”段炼说。

列车最终在新疆某处站台停靠。

下车后,段炼和战友们又被大箱车集中运走,前往他们最终的目的地——马兰基地。

与“马兰”结缘

到了马兰,段炼才终于知道,自己的军旅生涯将与我国彼时正在进行的核试验相关,“很兴奋也很自豪,因为那个时候能参与到这么重要的任务,想都不敢想,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段炼先后在通讯员、通勤兵等多个岗位历练。同时,工作之余也不忘继续加强学习。

1980年底,段炼考入国防科委干部学校(现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并于1982年底从竖井钻井建井工程专业毕业。

毕业后,他和战友们被调入工程部队。这支部队主要是完成地下核试验的基础开挖、钻井、建井、场外工程、砂石备料、产品吊装、井筒回填等重要任务,是整个核试验任务中极为艰巨和复杂的一项工程。

核试验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远离城镇,在荒无人烟的新疆戈壁滩中国核试验基地——马兰基地作试验。

马兰基地自然环境有多苦?

“严冬长达半年之久,结冰期多达150多天。”段炼回忆,住在帐篷或简易活动房内,常常是呵气成霜、滴水成冰,四、五月份施工还要身穿棉大衣。到了夏季,气温常常突破40度,地表温度则在60度以上。

在这样的环境下,1982年-1993年,段炼与战友们克服种种困难,多次参与核试验爆破。

在这期间,他也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大漠忠魂

1993年11月,段炼所在营提前完成了原定566米的钻井任务,部队刚拆除设备,搬回马兰生活区,上级突然来了指示,试验需要增加井深。

一声令下,将士们不顾撤场后的疲劳,打点行装,立即再次奔赴工作区。

此时,马兰基地已经是大雪纷飞、寒风刺骨,零下30多度的气温下,段炼和战友们重新安装设备,调试钻井参数开钻。

“官兵们虽然穿着大衣也难抵御寒风刺骨,可为了使钻机正常运转,有的战士把自己的大衣盖在了机器易冻部位,保证钻井施工正常进行。”段炼动情地说。

一个月后,他所在营按要求完成了43.5米的追加任务。

“这年我们营荣立了集体一等功,我个人荣立了二等功。”段炼说。

如果说环境艰苦是官兵们必须克服的第一难题,在核试验过程中,危险则是竖井核试验工程中必须战胜的另一大困难。

“竖井地下核试验工程任务,动用大型机械多,高空作业多,井下作业多,实施爆破多,危险系数也大。”段炼忆起,1995年5月8日,营里负责对一座高38米、重60多吨的井架组装,一名技术骨干负责钻机组装中井架挺杆的起升任务,经过两个小时的紧张奋战,钻塔底座已安装完成。

当晚11:30左右,这名战士不顾当晚已四次高空作业的劳累,第五次攀上25米高的高空,准备返回地面时,钢丝绳突然崩断,当场倒在血泊中,因伤势过重,牺牲在他多年战斗的井位上。

“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你愿意隐姓埋名吗?”

“我愿意,甚至付出生命。”

段炼说,这就是部队的官兵,这就是部队的作风,为了完成任务,越是遇到艰险,越是争先恐后,为了祖国的利益,甘愿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1993年至1996年,段炼和战友们充分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试验任务。

段炼说,“如果时光倒流,我仍然义不容辞”。

段炼和战友们将青春和热血献给了马兰,面对艰难困苦时的抉择、对使命信仰的不懈追求和身边战友的生离死别,他们用行动生动展现出马兰人牺牲奉献、艰苦创业的崇高精神,谱写了一曲大漠忠魂。

退伍后发挥余热

1999年,随着核试验任务的结束,部队精简整编,段炼脱下了那一身陪伴了21年的绿军装。

回望人生最美好的21年,三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是对军旅岁月最好的纪念。

转业到地方,段炼先后在中国电信、中国通服任职,直至2019年从工作岗位退休。

“多少个夜晚我都会想起马兰那些岁月。”段炼说道,自己的生命是在马兰得到了升华,“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的马兰精神使其终生受益。

当前,正值党史学习教育在两江新区如火如荼展开。已经退休2年的段炼觉得,自己还能够发挥作用。

“国家日益强大,但背后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奋斗出来的,我应该把我在马兰的经历讲出来,希望把‘马兰精神’在年轻人中传承下去。”段炼说。

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

连日来,段炼的身影不断出现在不同场合,向年轻人讲述何为“马兰精神”,号召青年人学党史、知党恩、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陈昕)

来源:两江新区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