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 雷嘉兴
在广西南宁海吉星水果批发市场,空气中弥漫着水果的浓郁香气。来自越南的红心火龙果色泽诱人,泰国的金黄榴莲堆成小山,批发商们驻足询价、精心挑选,现场一派火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东南亚热带水果跨越山海进入中国市场,不仅丰富了国人的果篮子,更让“榴莲自由”“山竹自由”离人们更近了。这背后,是中国与东盟水果贸易正在加速升级。
加速:从枝头到餐桌
在中越边境的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满载榴莲等热带水果的跨境货车正有序通关。这些新鲜果品源源不断“抢鲜”入境,为中国消费者的果盘子增添甜蜜滋味。
友谊关口岸是中国通往东盟国家便捷的陆路大通道,火龙果、榴莲、菠萝蜜等各类新鲜东南亚果品经此入境后,以饱满的形态、鲜美的滋味,快速送达全国各地消费者餐桌,实现“东盟出产、广西集散、中国畅销”。
高效流转得益于中国-东盟水果贸易持续升级。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口岸办公室副主任李硕介绍,广西在口岸开设进境水果业务专窗,建设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水果优先通关、优先查验、即到即走,力争实现6小时内通关,并针对符合相关要求的进境水果实行“两段准入”“附条件提离”措施,最大限度缩短水果在口岸停留的时间。
同时,广西实行“7×24小时”预约通关,实现水果通关“不打烊”,努力保持水果鲜度。此外,广西正在加快建设中越边境智慧口岸,建成后将推动货物24小时不间断智能化通关。
数据显示,2024年广西进口东盟水果近250万吨、货值近350亿元,占中国进口东盟水果三分之一以上。广西本地水果出口也表现强劲,2024年全区水果出口额达33.2亿元,同比增长6.3%。

在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海关工作人员对进口的榴莲进行查验 曹祎铭 摄
延伸:从“通道经济”到“加工经济”
在凭祥一家落地加工企业生产车间里,水果经过全自动化的清洗、消毒、取浆等工序后,一瓶瓶新鲜的果汁被迅速贴标、冷冻保存,即将发往长三角等地区。该企业负责人表示,东盟优质水果从友谊关口岸入境后,直接进入生产车间被加工成果脯、果汁等产品,不仅能保证产品口感,还能节省不少生产成本。
过去,广西的水果贸易多以“过境流通”为主,水果从口岸入境后直接转销,产业链短、附加值低。近年来,广西积极推动水果产业转型升级,先后引进一批现代化水果精深加工企业,构建“种植-进口-加工-销售”全链条,用一颗颗鲜果串起蓬勃发展的产业链。
在广西田东亿升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分拣处理芒果鲜果。经过设备加工,一根根芒果冰棍有序下线。公司负责人林德恩说,公司将芒果冰棒、芒果汁等产品销往东南亚地区,广受欢迎。
这些企业既消化本地时令鲜果,也对东盟水果进行精深加工,让果香从枝头延伸至舌尖,实现从“过境贸易”向“落地加工”的转型。
此外,广西还充分发挥连接东盟的独特区位优势,加速推动在崇左、南宁、钦州三地建设中国-东盟水果交易中心,致力打造面向全国和东盟各国的水果分拨中心、交易中心、加工中心,实现中国-东盟水果交易、展示、结算、仓储、加工、物流、通关高度集聚,形成立足广西、连接东盟、产业互补、产品互销的水果产业良性发展格局。
如今,中国与东盟的水果贸易合作已从单纯的商品流通,发展为涵盖政策、物流、产业协同等多维度的深度协作。这场跨越山海的“甜蜜奔赴”,正将“通道经济”推向“产业链经济”。
升级:“水果自由”更进一步
马来西亚榴莲、泰国山竹、越南百香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东盟国家特色水果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有了更丰富多元的选择,饱口福得实惠。

2025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特色榴莲制品吸引消费者体验和购买 朱丽莉 摄
中国与东盟的水果贸易,本质上是一场“温带与热带的甜蜜互补”。“中国与东盟水果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技术指导站站长王举兵表示,东盟国家向中国出口榴莲、山竹、香蕉、椰子等亚热带、热带水果的同时,也从中国进口苹果、梨、柑橘等温带水果。
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后,中国与东盟双方约有7000种产品享受零关税待遇。越南龙眼、泰国山竹等水果“平价”走入寻常百姓家,有着“水果之王”美誉的榴莲如今在国内市场已随处可见。
今年,伴随中国-东盟自贸区即将迈入“3.0版”时代,中国与东盟的“甜蜜事业”也将谱写新篇章。“3.0版”中的食品供应链互联互通、海关程序简化、卫生检疫标准互认等内容,将为水果贸易带来巨大利好。对于水果爱好者来说,这些专业的术语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就是“水果会更新鲜、价格会更便宜、品质会更有保障”。
未来,随着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持续深化,相信会有更多优质水果走进双方市场,让这场“甜蜜事业”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编辑:李坤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