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四点,福建漳州的海面还笼罩在墨蓝色的薄雾中。老陈发动渔船,引擎的轰鸣声划破了黎明的寂静。这是他数十年来雷打不动的出海时间,就像他的父亲、祖父一样,生来就与这片海结下了不解之缘。
“现在的出海,和父辈那时候可大不一样了。”老陈一边熟练地操控着方向盘,一边说道。他的船正驶向海天的生蚝养殖基地,那里有他精心养护了8个月的生蚝。“以前我们都是凭经验,现在海天给我们配了专业的技术员,水温、盐度、藻类密度,都要用仪器检测。”
四个小时后,朝阳已经完全跃出海平面,将万道金光洒在海面上。老陈的船舱里,满载着刚刚采收的生蚝,它们外壳上还挂着晶莹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些生蚝即将开启一场关乎风味与品质的“闯关”之旅。
几乎在同一时刻,十公里外的海天生蚝初加工基地里,质检员张工已经穿好工装,做好了开工准备。
“每天老陈师傅的船一到,就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张工边说边检查着手中的检测仪器。在现代化的检测车间里,工人们正将生蚝送入自动清洗线。水流温和而有力地冲刷着生蚝外壳,去除附着的泥沙和海藻。
这些带着海风咸味的新鲜生蚝,将在这里经历清洗、开壳、检测等多道工序,在任何一个环节,若生蚝品质没有达到海天的标准,就会“惨遭淘汰”。
一只生蚝的“闯关”
从养殖源头开始,生蚝的“闯关”便已启动。从养殖的源头开始,每一只生蚝便踏上了它的“闯关”之旅。海天为其设立了远高于行业常规的准入门槛——无论是蛋白质还是肥满度,都必须通过严格筛选。在全国多个位于黄金纬度的海域,数万亩高标准海洋牧场为生蚝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确保它们能在纯净的水域中自然孕育,达到最佳状态。
“蛋白质和单只克重,都有海天的硬性标准。”张工解释道。她随机抽取生蚝进行检测,不达标的生蚝将被果断淘汰,唯有“尖子生”才能进入下一环节。
多年来,海天坚守“鲜蚝鲜熬、原只生蚝100%熬化成汁”的理念,每年从优质海域严选30亿只完整生蚝。为实现全链条锁鲜,海天在养殖基地周边就近布局现代化加工基地,实现捕捞、运输与熬制环节的高效衔接。每日捕捞的生蚝当日即送入工厂,以极致新鲜状态进入生产流程。
从海洋到车间,这套紧邻产地、高效协同的运作体系,在“六重保障”、37项严苛指标管控下,确保海天蚝油风味醇正、品质稳定,并实现了规模化高标准生产。
然而,从打捞到初加工,仅仅是这场品质之旅的序章。想要成为消费者手中那瓶稳定、安全、鲜美的海天蚝油,还需历经109项质检环节、超过1400项检测指标的千锤百炼。这并非简单的数字堆砌,而是海天将“鲜”这一感官体验,分解为无数个可控、可测、可优化的物理与化学节点的极致追求。
海天蚝油始终秉持“真材实料”的初心,坚持原只生蚝100%熬化,只为让消费者体验“蚝中有鲜,鲜中有味”的纯正风味。为此,海天独创“三层精粹工艺”:先以十余小时低温慢熬,将整只生蚝的精华融于一炉,蛋白质和营养充分溶解到蚝汁中;再经过0.1毫米级的精密过滤,只取纯净无杂蚝汁;最后通过高温浓缩提鲜,终得滴滴醇厚、挂盏浓醇的蚝油原汁。
行业专家表示,目前多数企业仍以生蚝熬煮后用于做蚝干及蚝罐头等加工副产品的“蚝水”为主要原料,蚝体另作他用,而海天坚持采用整只生蚝肉为原料,全程熬煮至完全溶化,实现真正的“全蚝100%熬化”。这一做法在行业中不仅体现了龙头企业对极致风味的追求,更推动了蚝油品质标准的全面提升。
一只生蚝,唯有成功“闯”过这重重考验,方能完成从海中珍馐到瓶中酱汁的升华。这背后,是海天对产品品质的执着守护,亦是其定义行业品质基准的雄厚底气。
一个行业的“闯关”
一只生蚝的“闯关”,也是一个行业的“闯关”,海天作为行业龙头,正在以一场永不停歇的自我迭代,引领整个行业穿越周期、向上发展。
这道关,闯的是从源头夯实产业根基,引领行业告别粗放发展状态。为持续提升蚝油鲜味品质,海天不断强化原材料源头管控,率先构建起“生蚝养殖-加工-循环处理”一体化的产学研协同发展模式。2024年,海天在研发与生产环节投入近亿元,重点推进加工流程的智能化改造与产能扩建,持续提升工艺创新水平,助力更高端品质蚝油研发与配套设备升级。
这道关,闯的是从生产到产品形成闭环,重新定义蚝油产业的发展。在夯实技术基础的同时,海天积极联合国内顶尖水产科研机构与专家学者,共同搭建覆盖生蚝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平台。10月13日,由海天味业主办的《深化双链产融合 共筑“中国味”领鲜优势》主题大会在厦门集美大学召开。会上,海天正式发起成立“中国蚝产业领鲜生态联盟”。该联盟旨在构建贯穿生蚝全生命周期的高标准管理体系,实现从源头到终端全程可控的极致锁鲜与品质保障。来自全国水产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产业链代表企业以及主流媒体共计70余人出席,首批联盟成员覆盖近10家机构。负责生蚝养殖的企业代表在发言中表示:“加入联盟后,将依托平台资源,实现技术共享、标准共建与供应链协同,共同推动产业链整体升级。”
同日,海天还正式揭牌了调味品行业首批专业化“产业基地”。覆盖产业前端研究、生态养殖及精深加工等关键环节,标志着海天建立起完整的生蚝产业闭环。与会专家指出,“中国蚝产业领鲜生态联盟”的成立与专业化养殖基地的揭牌,是构建现代化生蚝产业体系的关键举措。联盟聚焦产业链协同,基地夯实源头基础,二者共同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产品价值提升及调味品行业创新注入强劲动力,标志着中国生蚝产业步入标准化、集约化发展的新阶段。
这道关,闯的是富民增收与生态保护共赢的发展路径。海天坚持生态优先,联合政府与科研机构推动“牡蛎壳资源化利用”,通过高温技术将废弃蚝壳转化为土壤调理剂,年处理能力达15万吨。该举措在助力碳中和的同时,已累计修复12省市酸化土地190万亩以上,促进胡萝卜、水稻、蜜柚等70多种农作物增产,形成“种—养—加—循环”全产业链闭环,实现生态保护与资源高效利用的双重目标。行业专家指出,海天通过“蚝业+生态”双轮驱动,成功探索出一条富民增收与生态保护共赢的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例。
从海上的第一网收获,到生产线上的严苛工序,再到产学研一体化的联盟构建,海天正在绘制一幅产业升级蓝图。在这条路上,每一只生蚝的“闯关”,都是中国传统食品产业迈向标准化、现代化的一次勇敢突围。当清晨的渔船再次启航,载着的不仅是满满一船生蚝,更是一个行业对品质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