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追梦新生活 天山故事多|一盘鸡“鸣响”一座城

2025-09-20 10:26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 高晗 王泽宇

在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市,一道色泽红亮、香气扑鼻的大盘鸡,不仅承载着几代人的味觉记忆,更成为打开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大门的“金钥匙”。20世纪80年代,李士林等第一代厨师开始炒制大盘鸡,如今沙湾市已有千余家以大盘鸡为主菜的店铺,形成年产值千万元级的产业。沙湾大盘鸡烹饪技艺,也从民间手艺升华为非遗技艺。

一盘鸡“鸣响”一座城,沙湾市走出了一条一道菜带动种植、加工、文旅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李士林在烹制大盘鸡

兴起:国道边的“公路名菜”

沙湾大盘鸡的诞生,与穿城而过的国道紧紧绑在一起。40多年前,奔波在长途线上的货车司机们,常在沙湾歇脚补给,“量大实惠、荤素搭配”的用餐需求催生了这道“公路名菜”。

76岁的李士林回忆道:“当时炒好鸡后用小盘装,司机师傅都嫌不过瘾,直接要求用盛拉条子的盘子装,大盘鸡也因此得名。”自此,沿着312国道,靠着司机们口口相传,这道藏着市井智慧的菜肴,逐渐火遍全国。如今,312国道沙湾段两侧,早已形成“大盘鸡一条街”。每到傍晚,街道旁店铺的灯牌次第亮起,成为南来北往旅客心中的“美食地标”。

为了让食客吃得放心,沙湾市今年推出“你诉我赔”机制。沙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郑健说,消费者对菜品质量、服务态度等方面有任何不满,都可通过专门的投诉渠道反馈,市场监管部门会及时介入。若确属商家责任,督促商家第一时间赔付,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沙湾大盘鸡行业健康发展。

食材安全是做菜的根本。为了守住大盘鸡的“鲜”,沙湾市盛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食材质量追溯系统,为每只鸡办了“数字身份证”——印着专属码的溯源脚环。公司总经理焦文才说:“消费者就餐时可扫码了解食材从养殖到餐桌的全过程动态信息。”

近年来,沙湾市大盘鸡协会联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检验检测协会,出台《沙湾大盘鸡烹饪技术规范》《沙湾大盘鸡餐饮服务规范》两项团体标准。沙湾市大盘鸡协会会长刘长林表示,标准化不是束缚,而是要让大盘鸡产业在现代市场中发展得更好。

312国道如今也迎来了大批研学青少年。他们参观辣椒展厅,了解辣椒的种植与加工历史,体验辣椒采收,不仅感受田间地头的乐趣,还能学习烹饪技艺,亲手制作大盘鸡。

融合:一盘鸡撬动全产业链

刘长林表示,沙湾大盘鸡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独特的口感与风味,更在于其背后那条完备且有韧性的产业链。大盘鸡的灵魂,藏在安集海镇辣椒的辛香里,裹在博尔通古乡马铃薯的绵糯中,更渗在天山北坡林下土鸡的鲜嫩里。从优质食材鲜采直供,中央厨房统一切配,到美味佳肴的喷香出锅,每份大盘鸡都离不开标准化的流程保障。

在中国辣椒之乡沙湾市安集海镇,辣椒产业已经实现辣椒育苗、移栽、采收全程机械化,辣椒加工基地配备先进的色选机、烘干机,为大盘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优质食材。扎根在此的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制作出了多种口味的辣椒酱产品,让大盘鸡的口味更加多元丰富。

马铃薯也是大盘鸡中不可或缺的食材。博尔通古乡的马铃薯以“淀粉含量高、口感沙甜”而闻名。2023年,博尔通古乡获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马铃薯种植示范基地。该乡副乡长姜泽文告诉半月谈记者,当地土块不板结,富含硒元素,长出来的马铃薯光亮饱满,有机质含量高,是做大盘鸡配菜的首选。当地农民和大盘鸡商家建立了紧密的订单农业种植合作关系,富余的马铃薯还远销海外市场。

在大盘鸡产业化进程中,沙湾市通过中央厨房和食品加工双轮驱动,破解标准化难题,拓展了市场半径。味美达中央厨房日均处理500只鸡,从去杂、清洗到切配等环节,有16步标准化流程。公司总经理李霆说,过去每家店口味不一,现在中央厨房统一配送,确保大盘鸡品控一致。“引入真空包装技术更让这道美食‘飞’向全国,让更多人能够品尝到沙湾美味。”

纽带:一盘鸡打响城市名片

沙湾市以“大盘鸡”为纽带,精心打造了一系列“美食+文旅”消费新场景,年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这道美食自然成为城市最亮丽的名片。

沙湾市大盘鸡美食文化旅游节已举办十届,形成“百店炒鸡”“千人共品”等品牌活动。今年旅游节期间,沙湾市160家餐馆参与,店铺日均售鸡100只,不少来新疆旅游的外国游客前来品尝。

在沙湾市市场监管部门指导下,沙湾市大盘鸡协会正依托沙湾大盘鸡集体商标,全力打造沙湾大盘鸡品牌授权示范店,通过示范店的引领作用,提升整个沙湾大盘鸡品牌的形象和知名度。

2024年,沙湾市博物馆大盘鸡展厅开放。通过现代化展陈设备,游客在互动性的参观体验中可以了解大盘鸡文化在沙湾的起源、传播与发展的“前世今生”。

接力棒也传递到年轻人手里。跟随公婆学习大盘鸡烹饪技艺的马荣刚工作时,店里顾客多是公婆的老熟人。现在,认准她的回头客越来越多,更有不少新客前来打卡。据了解,沙湾市已制定5年保护计划,每年培训200名厨师,确保这道承载着无数人记忆的传统风味能够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在年产值突破千万元大盘鸡产业的带动下,沙湾市已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餐饮、文旅的完整产业链,吸纳上万人就业。沙湾大盘鸡的烹饪技艺在2024年入选第六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历经40余年,这道诞生于公路边的民间美食,已被国人熟知和接受。沙湾市文化馆馆长高永强说,入选非遗更增加这道菜的文化厚度,通过短视频、文创产品、传承人培训等方式,大盘鸡烹饪技艺正转化为可传播的文化IP。如今,大盘鸡不仅是一盘菜,更是沙湾的符号、新疆美食的代表,正一步步走出全国、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王亚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