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追梦新生活 天山故事多|葡萄沟里蹦出“青蛙王子”

2025-09-20 10:17
来源:半月谈网

编者按:70年砥砺奋进,70年矢志为民,新疆正以蓬勃的姿态书写着日新月异的发展长卷。为深入呈现自治区成立70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建设成就,半月谈记者采用“特写镜头”形式,选取生动切面,聚焦新疆在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葡萄沟不止有葡萄,民宿、咖啡馆、非遗体验等文旅业态涌现,当地居民吃上了“旅游饭”;而一盘热腾腾的大盘鸡延伸出的产业链,则让我们看到地方美食成为带动就业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更令人温暖的是,来自沙漠、草原、山村的“石榴籽”孩子们,通过文化润疆夏令营走向大城市,开阔视野、触摸梦想,播下希望的种子……

这些故事切片不仅是自治区70年建设成就的真实写照,更体现出伟大时代变迁下的民生温度。在新时代新征程,各族群众将继续携手同行,共同书写民族团结、繁荣富强的崭新篇章。


半月谈记者 张瑜

盛夏时节,新疆吐鲁番火焰山地表温度突破80℃,山脚下的葡萄沟却绿荫如盖、凉风习习。走进葡萄沟青蛙巷,巷口“青蛙王子的家”招牌格外醒目。“来尝尝我们的葡萄,甜得很!”女主人玛依努尔·外力热情的招呼声让不少游客驻足。

青蛙巷民俗风情街歌舞巡演活动热闹非凡 米丽古丽 摄

青蛙巷吃上“旅游饭”

作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创业能手”,玛依努尔和家人一起经营着一间农家乐、一个采摘园。“去年卖桑葚、葡萄干、开农家乐,一年收入超过15万元。今年再开采摘园,刚开园一周,每天就有一千元左右的收入!”谁能想到,眼前这位干练爽朗、滔滔不绝的女子,以前面对游客时连话都说不利索。

转变源于青蛙巷的“美丽蜕变”。原先的青蛙巷,羊圈杂乱,土墙破旧,道路坑洼不平。2024年初,在当地政府与湖南援疆工作队的共同推动下,青蛙巷启动提质改造工程,这条曾经因“人少青蛙多”而得名的街巷,摇身一变成为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身的旅游打卡步行街区,民宿、茶馆、咖啡吧、研学基地、非遗集市等文旅业态涌现,天南地北的游客走进小巷。

以前玛依努尔一家的收入主要来自葡萄种植,现在一家人都吃上了“旅游饭”。她的婆婆艾米迪汗·沙依木已经80岁高龄,但精神矍铄,每天在家门口的摊位上热情推销葡萄干、桑葚干等农特产。“以前只会说维吾尔语,现在和游客打交道,用国通语交流也行了。”老人自豪地说。

免门票倒逼服务提升

2024年3月,作为吐鲁番市唯一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葡萄沟率先推出“一次购票终身免票”的创新政策;今年5月1日,葡萄沟宣布全面取消门票。“无论是居民参与度、业态丰富度,还是旅游人数,都超过预期。”葡萄沟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高昌区葡萄沟街道党工委书记塔依尔·托乎提说。

执行门票减免政策后,今年五一假期,12.44万人次涌入葡萄沟景区,同比增长635.79%,青蛙巷民宿一房难求。这一向好趋势,也激活了当地群众的创业热情。曾经,葡萄沟的民宿仅有12家,如今已发展到61家、1400余张床位。

“免门票不是终点,而是提升服务的起点。”塔依尔介绍,通过门票让利激活全产业链消费,倒逼商家丰富文旅业态、提升服务水平,以点带面,激活全域经济。当地老百姓有了更多就业机会,增收致富的渠道更宽了。截至目前,吐鲁番全市文旅产业直接带动6140人就业,间接拉动第三产业就业超3万人。

“青蛙王子”是谁?

“青蛙王子的家?”很多游客看到后,总会好奇地问玛依努尔店名的由来。玛依努尔看向挂在家门口的照片——湖南援疆干部陈书国正搂着少年买吾兰江·艾合买提的肩膀,两人笑得灿烂。

买吾兰江是玛依努尔的侄子,父亲早逝、母亲改嫁,跟着玛依努尔生活,一大家人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十多年前,湖南援疆干部、时任吐鲁番市旅游局局长陈书国了解到买吾兰江的情况,便主动资助这个维吾尔族少年上学。

得知买吾兰江喜爱音乐,陈书国为他创作歌曲《杏花开了》,还送他到北京参加比赛。2013年,他凭借这首歌,获得歌唱比赛金奖,成为了葡萄沟远近闻名的“青蛙王子”。

如今,买吾兰江已顺利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表演专业毕业,陈书国则于2016年因病去世。“没有援疆叔叔,就没有今天的‘青蛙王子’。”玛依努尔望着照片,眼中噙着泪水。

傍晚时分,青蛙巷人声鼎沸。榆树的枝叶间透出五彩的灯光,桑葚摊、烤肉架、非遗工坊沿街排开,游客的欢笑声此起彼伏。

今年上半年,新疆累计接待游客1.32亿人次,同比增长11.15%。文旅为媒,各族群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沉淀的深厚情谊愈发浓烈,民族团结的底色愈发鲜亮。

责任编辑:王亚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