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点铁成金,扩充钱袋子——辽宁县区节支增收改革观察

2025-08-27 09:30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 王炳坤 张博群 白涌泉

盘活闲置资产不仅是破解财政紧平衡难题、拓展发展空间的“开源”之道,更是提升资源利用效能,服务发展所需的必然选择。半月谈记者近期在辽宁采访发现,各地按照《辽宁省国有“三资”清查盘活工作方案》《辽宁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盘活行动方案》有关要求,在既有资产、资金、资源统筹盘活上做文章,建立“三资”盘活长效工作机制,以改革思维推动闲置资源点铁成金,实现价值变现,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盘活闲置资产:变“沉睡存量”为“有价增量”

“进一门找一窗”就能办成事、线上“一对一”帮办、全天候自助服务……走进大连市甘井子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标识清晰醒目,便民设施一应俱全,得益于“一窗通办”“云帮办”等高效服务机制,群众只需跑一次,就能办理8大类661种事项。

“以前,甘井子区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地点较为分散、功能布局不够合理,部分楼宇长期闲置,不仅增加了行政运行成本,还造成国有资产浪费。”大连市甘井子区区长王昕巍说,该区坚持“全域统筹、空间优化、价值变现”工作理念,通过集约办公,累计腾挪整合办公用房4万平方米,释放可盘活房产14处、2.86万平方米。“集约办公不仅提升了国有资产使用效率,还整合了后勤服务,每年可节省物业、取暖、食堂等支出约1500万元。”

位于大连近郊,拥有153万常住人口的甘井子区,是大连经济发展和城市振兴的新增长极。过往,因为资源底数不清晰、供需匹配不顺畅等原因,全区国有、集体、企业等领域沉淀了相当规模的存量资产。“大连市经济活跃,外来人口多、投资机会多,对土地、房产等资产资源的需求量大。”大连市甘井子区委书记高云鹏说,构建国有资产用活、集体“三资”盘活、企业闲置资产激活的分类处置体系,不仅可以为财政增收,还能为产业发展开辟新的承载空间。

甘井子区政务服务中心,群众在窗口办事

摸清底数、动态管理是资产高效盘活利用的前提。2024年底,甘井子区建立“房屋管理系统”电子平台,将1671处公用房屋陆续登记入库,通过数字赋能准确掌握全区国有“三资”家底,并动态更新资产的利用和闲置情况。甘井子区还搭建行政事业单位“公物仓”,以“虚拟仓+实体仓”双线并行,实现设备、房产在全区行政事业单位之间的动态调配和共享。

机关单位带头,优化空间布局。甘井子区按照“机构所属、业务协同”原则,推动城管执法局与市政中心、数据局与大数据中心等职责关联部门集中办公。同时,将难以盘活、低价值房产用于办公,置换出商圈周边的高价值房产,充分释放其市场价值。甘井子区财政局副局长王守媛说,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置换商圈周边高价值房产5处、1.75万平方米,形成收益1800万元。

分类施策才能“物尽其用”。甘井子区根据闲置资产的市场价值、盘活难易程度分类,对市场价值不高、难以市场化盘活的资产,通过建设临时停车场、生态景观公园等,满足周边群众需求。

在南关岭街道一片闲置地块,甘井子区建成“货车司机之家”,供大货车司机在这里停车、住宿、洗澡,为全区繁忙的货运行业提供配套设施。南关岭街道还利用闲置的社区用房,引入公司建设社区食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实现资产盘活与民生改善的双赢。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甘井子区资产盘活累计形成可支配财力5亿元,为兜牢“三保”底线、稳定财政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用好公共资源:以市场机制扩充财政“钱袋子”

在沈阳市大东区机校街附近,一处由闲置地块改造成的智能停车场近期建成开放。这里路面较窄,且毗邻早市和学校,早晚高峰时,许多接送孩子的车辆乱停路边,经常引发交通拥堵,令周边居民叫苦不迭。新停车场提供100多个车位,每小时3元的价格经济实惠,开放以来车流不断。

面对城市停车难题,沈阳市大东区将闲置资产盘活与增强民生福祉相结合,梳理汇总拆迁后尚未开发的地块等闲置土地,形成1.9万个停车泊位,并通过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方式进行盘活。2025年3月,沈阳大东国有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以3.15亿元的价格获得20年经营权。沈阳市大东区国资局局长周丽说,这不仅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还为区财政增加不菲的非税收入。

甘井子区南关岭“货车司机之家”

“过‘紧日子’不仅要节流,还要开源。”沈阳市大东区委书记王林祥说,散落在政府和国资部门的各种公共资源,如果以市场化手段激活,将是一笔巨大财富。

今年5月,大东区政府印发《沈阳市大东区公共资源有偿使用管理办法(试行)》,以规范性文件方式明确公共资源的范围、有偿使用方式等,为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提供规范。大东区全面清查挖掘公共资源潜在价值,提升公共资源交易透明度,通过权威交易平台,吸引多元主体参与竞争,目前已“阳光化”处置房产46处,实现收益3.4亿元。

无形资产也能发挥有形价值。“公共资源不仅包括自然资源、公共设施等有形资源,也包括数据资源、政府举办的各类活动冠名权等无形资源。”周丽说,大东区创新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模式,助力公共服务经营权、数据资源、公共空间广告经营权等逐步实现价值转化。2024年7月,大东区智慧公交车路协同系统数据集在沈阳数据资产登记中心完成省内首笔数据资产登记,成功获得950万元贷款,完成省内首单企业数据资产融资业务。

做好助企纾困:搞活存量企业相当于引进增量

走进位于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兴隆街道的鞍山永安包装工业有限公司,车间内机械轰鸣,一卷卷瓦楞纸板应声而出。这家东北地区最大的包装材料生产企业,成功走出之前的债务泥潭和生产经营困局,实现“涅槃重生”。

“当前经济形势给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不小困难。”岫岩县委书记吴振宇说,为此,全县将现有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最倚重的主体和力量,下大力气稳住企业,特别是对一批经营困难、濒临绝境的企业,想方设法纾困搞活,为当地提供稳定的税收和就业“蓄水池”。

鞍山永安包装工业有限公司年产值一度高达10亿元,上缴税收5000余万元,但因市场环境变化、自身经营不善,企业资金链断裂,大部分生产线停产,生产经营极度困难。在企业生死存亡关头,当地政府及时深入企业了解情况,积极协调有关方面,推动企业于2025年1月正式进入债务重组程序,为企业脱困营造良好环境。同时,当地政府积极协助企业引入投资者注资2亿余元,推动企业生产经营重回正轨。今年上半年该企业实现产值3.7亿元。

鞍山轮胎有限公司外景

鞍山轮胎有限公司是一家全钢子午线轮胎全链条生产加工企业,产品畅销国内外,年产值一度高达6亿元,上缴税收5600万元。但受生产线老化、研发投入不足等影响,该企业产品近年来销售不畅、债务负担沉重,长期处于半停产状态。当地组建“一对一”包保团队,带领企业“以商招商”,成功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和管理团队,完成企业股权重新分配,并投入2000余万元进行升级改造,计划引入塑胶地板生产线,年产值可增加8000多万元。

“从外面引入一家新企业,从建设到投产没有个两三年下不来;搞活一家现有企业,当年就能见效。”岫岩县工信局局长李树龙感慨道,这两年,当地已形成一套有效的方式方法,帮助一批企业走出低谷。

今年上半年,岫岩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7%,增加值增长11.8%,新增县域工业企业“四改”、增资扩建项目32个。

编辑:李坤晋

责任编辑:王亚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