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深夜,书记在社区一辆辆数车……方寸小车位撬动社区治理大难题

2025-04-25 15:06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 孙爱东 高远至 张曦

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鲁谷街道,北部汇集众多企事业单位,商业氛围浓厚,中部地区老旧小区众多、道路狭窄,是主城区“老牌”成熟街道之一。作为首都西部发展的见证者,鲁谷街道的“旧改”工作不断落地,街道和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得到群众好评。然而停车难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必将会使“旧改”成效大打折扣。为此,鲁谷街道近年来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停车问题为突破口,探索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专业管理的基层治理新路子。

因“乱”达成共识

鲁谷街道老旧小区体量大,建成年代早。停车位不足、管理欠缺造成停车难、停车乱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常年缺少有效值守,外来车辆随意进出,老旧小区成了外地进京车辆、临时办事车辆的“免费停放场”。业主动用各种设施抢占停车位、邻里矛盾多发。

“每次回家停车都会身心俱疲,实在太难了。”鲁谷街道依翠园社区一名车主说。“随着‘旧改’的进行,居民对停车的诉求也达到顶峰,社区及时组织居民代表通过‘老街坊’议事厅进行多轮协商,逐步达成了‘花钱购买服务’+‘经济杠杆调节’相结合的共识。”鲁谷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梁汉说。

即便如此,让习惯了停车不缴费的居民们适应收费也不是件容易事。怎么收?收多少?能真正解决停车难问题吗?面对居民抛来的种种疑惑,鲁谷街道牵头成立“停车治理专班”,组织社区党委、物业、产权单位、居民代表、辖区企业等多方代表,经过百余次商讨后,形成“一小区一方案”的人性化治理路径。

在样板社区实施停车管理后,街道邀请其他社区代表来参观,望着重新划分的停车线和空余的车位,一些原本持反对意见的居民开始改变主意。街道工作人员趁热打铁,将无车业主、老年业主等居民聚集到一起诚恳地表示:“推行停车管理后,夜间消防车、急救车能顺利开到楼下,子女回家,能办理亲属停车,咱也不用‘人肉’占车位了”。

在争取到大部分的支持票后,停车改造迅速铺开。陆续地,社区边角地、闲置地被盘活,5处小微停车场被“抠”了出来,释放车位400余个;协调周边商场、写字楼实施错时共享,夜间开放车位1000余个;“见缝插针、还位于民”,利用“旧改”契机,新增车位500余个。

近年来,鲁谷街道先后启动了17个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鲁谷街道将改造后推进的停车管理工作前置到改造工作中,力争在老旧小区公区改造完成的同时,同步实行停车管理,为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后半程提供操作空间。

“僵尸车”主动开走了

4月初的一天清晨,随着双锦园社区门口电子杆缓缓抬起,一名业主开车驶出了社区,电子屏显示停车费3元。“第一年享有打折优惠,业主报备的车辆一天封顶收费4元钱,远低于道路停车收费标准。”鲁谷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孙俊国说。

双锦园社区停车改造后,升级了电子车辆识别系统 张曦 摄

双锦园3号楼居民、楼门长刘杨说:“规范停车管理以来,小区里的‘僵尸车’、外来车一辆接一辆地开走了,有时回家比较晚了,竟然还能找到车位。”

起初,有居民认为停车公司只是为了挣钱,殊不知停车收入均进入共管账户,由业委会或物管会以及停车公司共同监管,“两把钥匙同开一把锁”,保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半月谈记者在双锦园社区看到,停车管理员身着制服,为出入车辆忙着协调车位、登记访客……

双锦园的备案车辆,都在挡风玻璃下角贴着定制的二维码,“微信扫码呼叫业主”也是停车管理中的创新手段,既能保护车主号码隐私,也能快捷“一键挪车”。

这天夜里,双锦园社区党委书记张斌数着小区停放的车辆数量。“与上次数目没有大的差异,院外小巷里还能停几辆,心里有数了。”张斌说。

目前,鲁谷街道累计27个老旧小区通过业主共同决定实现停车收费管理,已实行停车管理的老旧小区占辖区老旧小区的84.4%,通行效率明显提升。

下一步,双锦园南侧的一条小巷将进行改造提升,还将新增数十个车位。根据实际情况,来自周边商务中心、写字楼、底商的车辆也可以申请停在小巷的车位。“在保障周边居民停车的前提下,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统筹考虑周边楼宇工作时间停车需求,实施错时共享。”梁汉说。

社区凝聚力显著增强

停车秩序优化带动小区公共区域环境提升后,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显著增强了,社区凝聚力进一步提升。

鲁谷街道在停车改造过程中,组建“停车自治小组”,发动老党员、志愿者担任“文明停车督导员”;开展“文明车主评选”等活动,推动居民从被动管理向主动参与转变,起初一些抵触收费的居民,从“不想掏钱”转变为“我要交钱”。五芳园一位居民说:“现在根本不用占车位就有地方停,居民的活动空间也更宽敞了,变化是有目共睹的。”

梁汉表示,在基层治理探索中,党建引领是核心,发挥党组织统筹协调作用,整合资源、凝聚共识;群众路线是根本:从“政府主导”转向“群众共治”,激发内生动力;长效机制是保障,避免“运动式治理”,推动短期攻坚向常态管理转化。

在以停车改造为切口的社区治理过程中,街道还意外收获了一支“隐匿”在居民里的人才队伍。街道工作人员从邻里关系入手,动员说话有分量的居民组成志愿者队伍,老党员、老同志们利用人头熟、社区熟的优势,带动大多数居民理解支持停车管理工作。这些热心居民经过挖掘培养,自发担任安全监督员、文明引导员、矛盾调解员,推动矛盾纠纷快速解决。

鲁谷街道加强引导现有热心居民,培育新的热心居民,推动业委会组建、物业奖补等工作开展,更多生动实践不断落地,走出了一条社区治理的新路径。

责任编辑:王亚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