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的精彩,你一定要去水边。”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吴志强说。15.5公里的黄浦江岸线,在上海市杨浦区内如同拉满一张弓,面向东海,射出一支探索世界级滨水区、瞄准中国式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利箭。
一座从“工业锈带”走向“生活秀带”“创新秀带”的人民城市,熠熠生辉。“秀带”之秀,在于黄浦江沿岸钟灵毓秀,在于高质量发展的一枝独秀,更在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时刻指引。
从“锈”到“秀”的理念之变
“闲人免入”——有百年历史的杨树浦电厂,因重污染于2010年停产,随后开始生态化和艺术化的转型改造。如何让它真正“还江于民”,从一个“禁区”成为开放的公共空间?
同济大学景观学系主任章明团队进入现场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挖掘留存的工业构筑物上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开出“保留清单”,让这些拥有工业力量的城市记忆,体面而有尊严地重回市民身边。
如今,杨树浦电厂成为市民共享的“遗迹公园”。走在江边,百年电厂的灰仓成为时尚活动的“秀场”,顶部加装大量光伏板,用绿色能源“照亮”周边的咖啡馆,成为名副其实的滨江“绿肺”。
杨树浦电厂老厂房变身遗迹公园
“就像走进一个开放的博物馆,可以阅读中国电力发展的百年历史。”杨浦滨江集团党委副书记钱亮说。
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也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一百多年前,通江达海的杨浦滨江是孕育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成就了民族工业史上的13项第一。这片不到上海总面积1%的土地,曾创造占上海1/4、全国1/20的工业产值。如今,这里仍有中国第一座现代水厂、“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等百年工业遗存和历史风貌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博览带”。
杨浦滨江南段岸线上,规划保护保留的历史建筑总计24处66幢,总建筑面积达26.2万平方米,此外还有一大批极具特色的百年工业遗存。章明用“在城市上建造城市”,形容对杨浦滨江的设计和改造过程。“现在我们看待杨浦滨江过去的态度,决定了它的未来。”
拥有百年历史的永安栈房旧址西楼,焕新为世界技能博物馆;原上海茶厂厂房蝶变为国家级非遗保护基地、4A级旅游景区“笔墨宫坊”;上海船厂旧址变身为央企上海总部和未来的古船博物馆;上海烟草仓库,成为“城中花园”绿之丘……经过活化利用的杨浦滨江,将最好的资源还给人民,并承担新的时代使命,向每一位游客诉说着中国工业发展的厚重与雄浑。
天气允许时,海豚跑团就会在周末早晨,带着孩子们出现在杨浦滨江,在芦苇丛丛、繁花灿灿里,向着晨曦出发。“孩子们既能用脚步丈量滨江的风景,还能用心去体悟城市的变化。”海豚跑团领队朱宏杰说。
周末一家人在杨浦滨江悠闲地骑行游玩
在上海这座人文之城,工业美学和海派风貌交织的“硬核浪漫”、东方神韵和西方文明交融的气质底蕴,尽收眼底,城市变成市民的“大客厅”。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说,从“临江不见江”到“还江于民”,对文物与历史建筑的认识与保护、改造与开放,不仅是历史的选择,更意味着对未来的选择,是城市价值观的体现。
2024年初,“上海杨浦生活秀带”获得“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称号。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书记薛侃说:“我们始终遵循重现风貌、重塑功能、重赋价值的理念,统筹保护和利用,推动工业遗存焕发新活力、展现新光彩。”
杨浦滨江由昔日“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
从“看”到“听”的方法之变
241份对社区游泳馆的愿望,199份要建设社区食堂的建议,180份希望能有小剧场的要求……在长白228街坊的更新过程中,街道工作人员认真统计每一份回收问卷的意见,把“人民群众盼的”变成“党和政府下力气干的”。
这里曾经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工人住房困难而建造的“两万户”工人新村,承载着一代人的奋斗和记忆。几经变迁,修缮后的228街坊“蝶变”归来,聚集睦邻厨房、长租公寓、生鲜集市、休闲健身、户外职工驿站、小剧场等多种公共服务和社区商业业态,让老房子升级为“15分钟幸福社区生活圈”。
年逾六旬的市民居春英“常回来看看”。“旧房改造后,我搬到周边,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电梯房。新居的条件很好,但对原来住的地方还是依依不舍,经常回来兜一圈。”
长白228街坊焕新归来,成为孩子家门口的游玩好去处
人民,不仅是问题的提出者,更在问题解决、督办等各环节中全程“在场”。
长白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孙辉提到一个细节:一开始社区的长者食堂租下的店面,并不在市口,考虑到做餐饮,位置很重要,加上让老人用餐少走几步路,多方一合计,把食堂放在了街面,这既有了饭堂今天的客流量,还能让更多来往居民一眼找到。“建设一个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孙辉说。
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首提地,上海在滨江贯通、城市更新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城市主人”的参与感、成就感。
“我有32条。”在杨浦区人民建议征集活动上,复旦大学研究生韩笑带来公共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共治共建、特色街区打造等多维度的想法,助力“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不少当场得到回应。
来自“青春合伙人”的思考,是杨浦区人民建议征集的又一特色。杨浦滨江南段已设置9个党群服务站,平均每700米就有一处,每个站点都是一处人民建议征集点;在复兴岛的优秀历史建筑“白庐”中,用法治思维促进治理共同体的“星空夜话”,也成为固定项目。
杨浦滨江人人屋党群服务站
“秀带”是人民一点一滴“绣”出来的。“有时寥寥数语也会有很大启发,无论建议后续是否得到采纳转化,每条都对群众有反馈、有互动。”杨浦区人民建议征集办主任孟涛说,人民是创造者,更是主人翁。
面向建筑工人、医护、快递、家政等一线劳动者,提供床位600张,每床每月价格600元至1000元……不久前,杨浦区首个“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正式开启入住。关注社区“一老一小,吃饭吃药”,聚焦特殊群体能否“无障碍游江”、孩子能否“一米高度玩滨江”,从公共服务供给到城市日常管理、空间规划建设,“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贯穿始终。
用优质的供给服务人民。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打分人,市民浸润其中而涌起的喜悦,正是最好的回应。
从“老”到“新”的发展之变
古今中外,从伦敦泰晤士河水岸到芝加哥滨水区再到新加坡滨海湾,不少城市发展遵循着“得水而兴、废水而衰”的规律。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河流不再是唯一的“运输大动脉”,滨水空间也不适合作为工业空间,水岸如何继续发挥优势?
大学以城成长,城因大学扬名。坐拥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10余所知名高校的杨浦区,一直把高校作为城区发展的“独家资源”。一些产业“老”了,人却在持续焕新;沿着滨江的杨树浦路,变身杨“数”浦。集聚18万名年轻的大学生,生生不息地把杨浦的创新活力,维持在“永远的18岁”。
复志信息科技董事长封华是其中一员。曾在复旦大学求学的他,在学校隔壁的双创孵化器拿到第一笔投资,如今已带领复志在3D打印领域成功出海。公司位于湾谷科技园,楼下是上海技术交易所,隔壁是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
“2012年起,杨浦区对标美国硅谷,高标准开发湾谷科技园,目前已有545家企业,年产值超200亿元。湾谷科技园对面就是拥有119年历史的复旦大学江湾校区。今年5月,杨浦区与复旦大学共同启动建设未来谷——湾谷创新中心,持续跟踪复旦大学理工医等学科转化项目。”杨浦区科经委副主任叶桂芳说。
推开校门就是创新的气息,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持续深化。今年初,复旦、同济等大学向公众开放了食堂,让创新活跃分子“吃到一起、干到一起”。如今,杨浦已集聚数字经济相关企业7000余家,2023年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收达2600亿元,占上海的1/6。
2023年,正值“三区联动”20年,一场聚焦“创新发展再出发”的大讨论,重新展开。新技术、新赛道层出不穷,积极拥抱并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政府部门还能当好科技工作者的“后勤部长”吗?
讨论中,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应运而生,短短几个月,吸引40多名来自全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学者入职。“将基础研究与交叉应用并重,研究与培养并重,继承数学的传统,开创新的领域与疆界,不断涌现出原创性成果和培育优异人才。”研究院理事长丘成桐说。
上海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落地杨浦
小到提前给科学家租房,大到团队整建制落地,在最有烟火气的地方安放一张书桌、一块黑板,这是城市对于创新发展理念最有力的贯彻,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杨浦区的生动表达。
“这里的平静祥和让人流连忘返,宽阔的绿地旁有老人们轻松畅谈,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这一幕让我觉得,政府对于这片区域的改造重塑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来自土耳其的记者埃姆雷·艾泰金(Emre Aytekin)说。
大学路“爱在大学路 one出新花young”主题市集
水岸所见皆“秀带”。在薛侃看来,滨江焕发出的崭新活力,一如既往回答着城市建设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他用“YOUNG”这五个字母来形容这一老工业区的当下,“Yesterday,一座充满历史底蕴的人文之城;Open,热情友好的开放之城;Unbounded,无界融合的创新之城;Nice,美好生活的宜居之城;Gain,成就梦想的收获之城”。
半月谈记者:王永前 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