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以工谋农,“这边”易容

2023-10-11 09:31
来源:半月谈网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的词《清平乐·会昌》曾这样点赞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的壮美风光。近年来,会昌县以工业理念谋划现代农业发展,探索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集体经济建设。2022年,会昌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超过8500万元,村均经营性收入超过36万元,同比增长33.3%。

山乡建起数字产业园

夏秋之交,在会昌县小密乡“小密硒谷”产业园内,稻谷迎风涌动,掀起滚滚稻浪;大棚里果蔬鲜花蓬勃生长,鲜嫩欲滴。

小密乡富硒土壤资源丰富,当地成立小密硒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整合邻近5个村的土地发展富硒产业,打造数字化的“小密硒谷”富硒产业园。公司总经理刘荣生介绍,产业园内的高标准农田种植双季稻,插秧、灌溉、施肥全程机械化操作,引入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作物种植、虫情监测、农资仓库的数字化管理,今年早稻亩产达900多斤。

为做好品牌培育文章,小密乡还以数字思维构建“一物一码”标准体系,实现农产品信息全过程可追溯。同时,小密乡积极开展富硒科研与产品开发,与赣南科学院合作建设市级富硒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开展土壤改良、品种筛选、技术标准化等富硒科研项目。早稻、大豆、花生、平卧菊、三七、马齿苋等高聚硒品种实现落地试种。

“目前,小密乡已经创建高标准富硒示范基地2个,认证富硒产品3个,种植富硒水稻2000亩、富硒脐橙1000亩、富硒蔬菜1000亩。”小密乡乡长黄武山说,在此基础上,开拓“产业+旅游”的农旅融合发展路径,鲜切花卉生态产业园、贝贝小南瓜产业基地、杨梅湖生态脐橙文化主题公园等乡村旅游点串联起休闲观光农业体系,推动传统农业比肩工业标准转型升级。

图片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小密乡的数字农场绿意葱茏

乡村振兴基地聚合村民就业需求

入夜,会昌县西江镇乡村振兴产业基地的4层白色小楼灯火通明:制衣、缝边、组装、粘胶、发货……14家企业的生产车间忙个不停,电脑平车缝纫机发出的咔嗒声响与墙壁上的时钟交织共鸣。

脱贫攻坚期间,西江镇曾涌现出一批服装加工作坊,但大多存在分散化、规模小、管理难等短板,难以充分解决群众就业需求。过完年后,西江镇的青壮劳动力大多前往东南沿海打工。

2018年,西江镇整合各村扶贫项目资金,建设西江扶贫车间,此后又更名为乡村振兴产业基地。“当时进驻企业只有9家,员工也不过1200人。”西江镇乡村振兴产业基地管委会负责人宋瑞阳说,为了吸引更多企业入驻、更多村民参与,扶贫车间管委会的工作人员每天开着白色小卡车,挂上“收入高,待遇好,西江扶贫车间喊你来上班”的牌子,宣传基地内企业招聘需求和工资待遇。

得知镇上有了产业基地,西江镇湾兴村村民刘件华来到基地里的会昌县宏腾制衣有限公司做车工。“在这里上班一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离家近,也方便照顾家人。”刘件华说。

“我们的员工大都是附近村民,上下班很方便。”宏腾公司负责人许春凤说,产业基地让中小微企业得以“抱团发展”,人力、物流、服务等方面的集聚效应降低了企业成本。

随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筑巢”西江,曾经空荡的厂房不断“长膘”,停车棚、餐厅、电影院等配套设施也运营起来。目前,产业基地共入驻服装、鞋帽、电子领域企业14家,吸纳当地1500多名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去年我们开始着手建设二期项目,目前10栋在建标准厂房已全部被企业预定。”宋瑞阳说。

图片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西江镇乡村振兴产业基地

“村司融合”为股份制市场化经营铺路

不久前,半月谈记者来到大山深处的白鹅乡梓坑村,只见村前溪水潆洄,荷花绽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修葺一新的建筑整齐排列,房前屋后栽种着蔬果绿植,空坪处晾晒着南瓜、茄子,一派恬淡的田园风光。

走进村民赖菊花家,空调、热水器等家电一应俱全。赖菊花正为两位游客办理入住手续。“摘农家菜、品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客住下后吃住都在我家,体验地道的乡村生活。”赖菊花说,去年仅旅游收入就超过5万元。

“盘活闲置房源,鼓励引导群众自主参与,吸引57户农户发展民宿105间,民宿年增收约50万元。”梓坑村党支部书记肖连京说,村里组建村集体企业梓君公司,以“村司融合”的模式,整合村内“农旅”资源。村里打造的豆腐、米粿、酿酒、手工饼、珍珠粉等10家特色小吃商铺,每年收益约20万元。

目前,梓坑村已拓展出定制(众筹)农业、研学培训、旅游民宿、商超运营、劳务派遣、后勤服务、茶饮酒馆、餐饮小吃等八大产业项目和形态。通过“村司融合”的股份制市场化经营,梓坑村新增300多个就业岗位,吸引80余名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全村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

“老区不老,风景独好。未来已来,会昌必昌。”会昌县委书记潘金城说,会昌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发展现代农业,做强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做深做实“土特产”文章,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半月谈记者:刘杨/编辑:徐宁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