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长三角党政一把手跨省“串门”,释放哪些发展信号?

2023-03-27 15:23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评论员 何欣荣、胡洁菲

全国两会之后,沪苏浙皖的党政一把手们密集“串门”“走亲戚”,在社会上引发关注。3月20日至23日,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省委副书记、省长许昆林率领的江苏省党政代表团赴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学习考察,主动加强对接;此前,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率领上海市党政代表团也于3月16日至18日,先后前往苏浙皖学习考察。

今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起步之年,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长三角三省一市党政一把手带队的学习考察,释放出扛起“国之大者”的强烈信号,跨省“串门”中提及的共商大计、共谋创新、共锻长板等内容,也为其他地方谋划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携手服务全国发展大局。

当今世界,全球的竞争合作越来越表现为城市群的竞争合作。今年3月,中国美国商会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显示,有三分之二的受访企业表示,长三角地区仍是国内最有吸引力的投资区域。在稳外资稳外贸成为各地重要工作的当下,美资企业的“投票”彰显了长三角强大的磁吸力。

在全球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国内“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长三角如何为稳定全国发展大局作出应有贡献?

可以说,三省一市的主政者们面对的不只是自己“一亩三分地”的问题,而是要在更高的站位上,共同担负起更大的使命。

在这些学习考察中,一些关键词句被频繁提及。如“共同推动长三角区域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在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携手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走深走实”,无不透露出强烈的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

——共同抓好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大文章

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长三角区域肩负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代使命。如何破题?创新是其中的关键钥匙。

从上海党政代表团和江苏党政代表团的考察路径看,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大家共同的关注点。

作为一体化发展的“试验田”,上海党政代表团近日考察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已累计推出包括“联合河长制”在内的112项制度创新,其中38项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江苏代表团在考察时,也产生了“不看不知道”的震撼、“还可以这样”的启发,学习先进、借鉴先进成为这些考察的共同主题。

科技创新方面,上海党政代表团和江苏代表团分别考察的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徐汇滨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江苏紫金山实验室、南瑞继保电气,安徽创新馆、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科大讯飞,浙江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之江实验室和新华三集团等,都是各自的科创前沿阵地,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高端装备等诸多领域,覆盖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产业发展的全链条。

“上海和长三角区域不仅要提供优质产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按照中央这一要求,今年三省一市的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将会更加紧密,也将更加有力地支撑全国的高质量发展。

——各扬所长共锻长板

一个地方的发展,要注重补短板,更要注重扬长板。纵观长三角三省一市,上海综合优势突出,江苏制造业发达,浙江数字经济领先,安徽创新活跃、生态资源良好。如何加强分工合作、锻造共同长板,是一体化发展的应有之义。

按照中央关于“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的要求,上海积极敞开“怀抱”。按照中央决策部署,上海市与安徽省六安市结对开展对口合作,助推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此次上海代表团也参观了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重温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烈。

对于此类“拥抱”,苏浙皖正积极做出回应。生物医药是三省一市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以江苏代表团考察的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为例,其所在的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部分)集聚了数百家生物医药企业,其中不乏起家于江苏的创新药企,如正大天晴、信达生物、先声诊断等。

“我国创新药要想走向国际,必须先到上海来。”总部位于苏州的信达生物副总裁高剑锋说,上海的人才和科创优势明显,是长三角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窗口。

从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邻居”,到共谋创新、共抓发展的“伙伴”,新起点上,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