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中国之治的基层支点(七):协同推进,在攻坚克难中检验治理效能

2022-10-17 09:44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 徐宁

基层治理不是孤立、空洞的,而要融入一件件具体的基层事务中。对基层治理效能的检验,也贯穿于大事小情各个方面,特别是重大战役性任务、急难险重工作,更能考出基层治理的真章。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疫情防控到救灾减灾,几次主战场上的大考不仅考验各地基层治理水平,也倒逼催生更多有效的治理手段。

将基层治理与重大任务、重点工作密切结合,协同推进,是新时代基层治理收获的一大经验成果。在一次次攻坚克难中,在一场场攻坚战硬仗中,各地基层治理效能得到了检验、重塑和升级。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接续释放治理能量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向世人宣布: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作为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仗硬仗,脱贫攻坚为农村实现长期发展和基层治理现代化奠定了厚实基础。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的帮扶带领下,不少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面貌一新;大量贫困村告别“空壳村”,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众多新乡贤、返乡能人等在脱贫战场上各展所长,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成长起来;乡村各种协商治理平台不断涌现,生态环境、和谐氛围不断改善。

脱贫攻坚不仅让乡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推动农村地区基层治理迈向新台阶。

事非经过不知难。面对脱贫攻坚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各地根据自身实际,勇于开辟基层治理路径,积极创新硬招实招。

2016年8月,陕西省留坝县探索组建覆盖全县的“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集“经济、管理、生产、服务、公益”等功能于一体,使村集体发展有了本钱、管理有了手段、干事有了平台。借助这一村级组织制度性创新,从2016年到2019年底,当地村集体积累账面余额由不足1500万元增长到8875万元,产业基础就此筑牢。

2018年1月,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玉皇庙镇关房子村扶贫互助合作社召开分红大会,对全村加入合作社的60 户会员77股进行分红 陶明 摄

以专业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增加村集体积累,这样的脱贫模式不止发生在当时的留坝,也在全国各地以多种形式涌现。

基层治理与脱贫攻坚协同推进,变化不仅体现在物质丰裕层面,也反映在精神面貌等层面。

在脱贫攻坚初期,赌博、懒散、攀比之风在部分农村地区未得到根本遏制,一度侵蚀乡风文明。针对此,多种治理手段被采用,在扶贫的同时“扶志”,在治村的同时治心。

2014年,长江之畔的重庆市巫山县在全县范围内整治“无事酒”,引导全县移风易俗。在当地政府指导下,平安村成立由党员、村医、退休教师等人组成的乡村文明评议小组,着手扭转村里不正确的“面子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乡风文明培育行动、厕所革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等一系列治理举措,让乡风文明由内到外焕然一新。

在推进乡村振兴这一重大任务完成过程中,基层治理同样也未缺席。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治理有效”被纳入乡村振兴战略五大目标。

2020年1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明确具体任务,作出系统部署。文件对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提出更高要求。

在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过程中,那些曾经于脱贫攻坚战中显露效能的成功经验并没有“尘封”,而是被带入乡村振兴布局的各项安排中,继续为乡村振兴全面赋能。

202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就为刚刚脱贫的乡亲们送来对症的“定心丸”:第一书记,继续选派。

为选好“接棒者”,各地根据脱贫村的产业结构、群众需求、发展方向等情况进行人岗相适的匹配分析,选优派强驻村第一书记,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的外部支持力量。一些地区还通过结对帮扶、“导师制”等方式,确保“交接棒”顺畅,以合力推动乡村治理效能转型升级。

在广西天峨县,当地按照民情社情、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等因素将45个脱贫村划分为5大类别,村里哪一块是短板,就派擅长这一领域的干部驻村。

在各个脱贫县区,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素质高的“三农”人才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得到锤炼,成为各地的产业“领头雁”、管理“带头人”,日益夯实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疫情防控加速升级 基层协同治理水平

2020年初以来在全球范围内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这场大疫,对中国同样是一场检验治理效能的摸底考。一场摸底考,摸出了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些薄弱点,而这些薄弱点本就是日常基层治理中存在的缺漏。与此同时,通过抗疫大考,一些基层治理的宝贵经验被沉淀下来,凝结成可供常态化基层治理的施用之策。

在疫情暴发初期,基层公共服务资源配备不足、公共服务能力有限等问题一度暴露出来。但很快,抗疫各条战线开启战时模式,全力推动各类资源下沉一线。党中央一声令下,两座6万多平方米的医院10多天内建成使用,4.26万名优秀医务工作者星夜驰援,10多个省份20%以上的重症救治专业人员尽锐出战,800余万件防护服、1000余辆负压救护车、超过7万台医疗救治设备紧急调度……

2020年1月24日,湖北省武汉市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 肖艺九 摄

2020年2月9日,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支援湖北抗疫国家医疗队中的党员在出发前重温入党誓词 朱峥 摄

在举世震撼的总动员下,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协同合作,专项资金迅速划拨、战略储备紧急调用、物资入境一路畅通,战时链条环环相扣、高效运转;疫情防控对口支援机制再显“神通”,19个省份吹响集结号、划分责任田、明确任务书;联防联控大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国400多万名基层工作者牢牢守护住65万个城乡社区。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

经此一役,推动平战转换,在关键时刻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保障基层重点问题的解决,并做到衔接有序、转换顺畅,成为各地基层治理的重要经验。

遭遇疫情,迅速完成平战转换只是第一步,尚需进一步实现科学防治、分级分类,精准施策。

2021年,传播速度快、体内复制快的德尔塔变异株给疫情防控带来严峻挑战,全国中高风险地区最多时超过200个,一度波及20余个省份。2021年8月,中国开启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以抓早、抓小、抓基础为基点,提升疫情防范和早发现能力:高效有序的核酸检测、科学精准的流调溯源、分类分级防控管理……一系列精准防控举措迅速落地,中国以最小成本取得防疫最大成效。

还可以用哪些方法,以更小成本在更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的影响?针对此,一些地方试点探索资源与信息共享,在为基层减负的同时,大大提升疫情防控效率。

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启动建设以健康码为核心的省疫情防控管理平台。作为全国首个省级健康码,“福建健康码”2020年2月上线以来,广泛应用于交通出行、返岗复工、就诊等场景,其经验很快被其他省区市借鉴推广开来。

同样在战时展示威力的共享协同机制,也在常态化治理中延续下来。一些地方将共享协同理念运用到数字经济、政务服务、智慧生活等领域,推动现有各类公共服务系统互联互通,加速了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

防灾减灾救灾考验基层治理成色

对于基层治理来说,风险是突发事件的潜在状态,突发事件是风险的显现状态,防止系统性和突发性的多种灾害风险颇能考验治理之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深化认识、强化理念、加强协同、整合资源、动员全民,有效防范应对了各类重大自然灾害。

2015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切实增强抵御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全面提高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得益于新时代基层治理效能的加持,各地积极落实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

防为上,救次之。灾前预防准备是各地基层做好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最经济、最有效的策略。

8月25日晚,在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志愿者排成的“人链”在接力往山上传送灭火救援物资 黄伟 摄

十年来,中国大江大河基本形成了以河道及堤防、水库、蓄滞洪区等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显著提升,全国各类水情站点由2012年的7万多处增加到2021年的12万处,南北方主要河流洪水预报精准度分别提升到90%和70%以上。

防灾减灾救灾成效,也体现在基层日益周密的预警应急体系上。十年来,各地相关部门不断完善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成功战胜黄河、长江、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和辽河、太湖等大江大河大湖严重洪涝灾害。近十年,我国洪涝灾害年均损失占GDP的比例,由上一个十年的0.57%降至0.31%。

2022年,高温干旱影响了不少地区。而在湖南省,得益于提前的预防性调度,当地前瞻性地对水资源进行了合理配置,有效缓解了地区用水压力。基层干部群众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将每一场强降雨当作今年汛期最后一场大雨来进行水库蓄水调度。

防灾减灾救灾成效,还体现在基层组织强大的动员力上。灾害当头,党建引领、三治合一、多元共治、重心下移等基层治理经验充分释放出强大能量和应急功效。每逢灾情来袭,十万火急,各地基层组织总能有力发动群众,群防群控,有效应对。

2020年淮河发生流域性较大洪水,位于安徽的王家坝闸开闸泄洪,蓄洪区2000多名群众在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动员下,连夜有序撤离。今年8月,持续的极端高温、点多面广的山火,威胁着重庆的万家灯火,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士自发汇聚成近千人的灭火救援队伍,将救援物资大规模送达。

数据统计有力显示基层治理有效对减灾工作的明显作用:2013年至2021年,全国年均因自然灾害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较2000年至2012年均值分别下降87.2%、87.4%、61.7%。

议题参与人员

总策划:叶俊东

统筹实施:周清印

组织协调:高远至/许中科

采访写作:半月谈基层治理智库课题组

编辑组稿:孙好/孙文豪/徐宁/范钟秀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