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中国之治的基层支点(五):科技赋能,让治理有“智”

2022-10-14 09:10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 向定杰

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服务全面升级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助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不管是智慧城市,还是数字乡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不断助推城乡基层治理走向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

中央高度重视科技赋能社会治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智慧社会”的目标,强调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把科技支撑作为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的要素之一。

2017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

“智”治出高效

川流不息的街道中,如何保障执行任务的特种车辆真正优先通行?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开发出“一键护航”,通过AI识别、自动信号灯控制等后台算法,为120救护车规划最优的行进线路,为病人赢得更多宝贵的救治时间。

随着系统迭代更新,诸多传统管理方式被“城市大脑”颠覆:哪处道路存在井盖破损,哪条河道接近警戒水位,哪里的绿化带需要修补,系统后台均能实时监测。

北京市海淀(中关村科学城)城市大脑展示体验中心的智慧社区平台 任超 摄

杭州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城市大脑+现代城市+未来社区+活力乡镇+未来乡村”“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核心场景建设,打造一批实用管用好用的特色应用,高质量建设智慧城市窗口。

当前,一些地方探索建设数字孪生城市,逐步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以算力换人力、以智能增效能”在指尖政务、一网通办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中也得到体现。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阳街道金元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袁琴说,以前小区流动人口多、矛盾纠纷多,管理和服务水平跟不上。如今,以网格化、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四化”为抓手,社区全面推进党建网、民生网、平安网“三网融合”。

14个网格88个单元、3500多户11000多人……在一块大屏上,“数治小区”智慧系统用三维建模勾勒出了金元社区的概况。点一点鼠标,居民分布在哪里,家里情况如何便一目了然。一旦发现噪音超标、高空抛物或是遛狗未牵绳等不文明行为,社区工作人员将收到预警信息,随即就会快速处置。

科技赋能助力打赢关键战役

实践表明,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开发出广泛应用场景,以实现治理的即时性和泛在性,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关键治理领域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脱贫攻坚期间,为了识真贫,贵州不仅采取人工看,还用云在算。在精准扶贫大数据支撑平台上,任意输入一个贫困户姓名,其家庭情况清楚明了。“平台打通了民政、工商等17个部门数据。”参与开发系统的工程师介绍,通过数据横向比对,如贫困户名下登记有不动产、小轿车,系统都会显示异常,并推送给一线干部调查核实。

在疫情大考面前,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高效跟踪、筛查、预测疫情发展,为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便民服务提供支撑。

毋庸置疑,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改变以往基层治理中的“粗线条”,极大提升治理的精准性、协同性。重庆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黎智洪认为,仅以大数据而言,其突破了时空限制,以极低的成本拉近了各方沟通的距离,为民意表达、信息公开、意见反馈等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社会主体参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有效平台。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河桥镇向村民推广“一村一码”微信小程序 徐昱 摄

规划、整合、拓展

与新时代基层治理创新的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迈向基层“智理”新时代,智慧化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数据共建共享机制仍待健全。

未来如何发力,顶层设计和行动指南已然明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

放在首位的便是做好规划建设。未来基层智慧治理标准体系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不仅是市、县一级,连乡镇(街道)、村(社区)都要有信息化建设规划。在相关系统平台和应用终端建设过程中,注重统筹推进,确保集约高效。

其次,整合数据资源。为避免信息孤岛、数据烟囱,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可以从各条块上理顺采集加工、共享交换的机制。待时机成熟,共建全国基层治理数据库将真正可期。

最后,持续拓展应用场景。从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到医疗养老,人民群众方方面面的新需求、新期待,需要进一步得到回应和满足。这离不开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下沉延伸。

事实上,无论是数字治理、数据治理抑或是智慧治理、智能治理,说法虽然有别,但本质上都是用科技力量赋能和升级基层治理,最终的成效都要在实践中去检验,人民群众认不认可、满不满意仍是根本的评价标尺。

议题参与人员

总策划:叶俊东

统筹实施:周清印

组织协调:高远至/许中科

采访写作:半月谈基层治理智库课题组

编辑组稿:孙好/孙文豪/徐宁/范钟秀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