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来自乡村基层的职场体验报告

2022-08-19 09:00
来源:半月谈网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部门近期陆续发布了2022年“三支一扶”计划及农村教师特岗计划招募通知。加上此前公布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今年三项基层服务项目仅全国项目招募规模就将超12万人。

到基层工作,成为今年很多高校毕业生的热门选择。他们在基层工作环境如何?工作状态如何?为此,半月谈记者采访了2020年以来多名到吉林省基层就业的大学生村官及乡村教师,从他们的亲身感受中,可以得到一份来自乡村基层职场体验报告。

生活有保障,农村不再是儿时模样

“两人间、有独立卫浴,还能自己做饭。”永吉县万昌镇官厅九年制学校特岗教师周雪2020年9月到岗,第二年学校就为他们建好了周转宿舍。更让她开心的是,在学校上网很方便。“以为在村里上网会很困难,没想到学校有WiFi,网速很快。”

图片

大学生村官王士嘉(右)为村民讲解政策

松原市宁江区毛都站镇牙木吐小学是典型的“麻雀小学”,全校只有40名学生,但新建的学校里足球场、乒乓球室、美术室、舞蹈教室一应俱全,班级里也都有电子白板,特岗教师孙吉平日常上课,都会利用多媒体教学。“硬件上,农村与城市学校的差距正在缩小,这是我来村小之前,没有想到的。”

大学生村官王士嘉所在的公主岭市响水镇凤凰坨村,为保持村容整洁,建立了保洁制度,定时、定点有人专门打扫村路,曾经垃圾遍地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大学生村官温柔工作的地方位于吉林省大安市新平安镇东南岗村。这个过去的国家级贫困县,早已摘帽,村村通了水泥路,不少村民住上了新砖房。温柔说:“这和我儿时记忆中,又脏又破的农村完全不同了。”

工作被需要,青春的能量充分迸发

“粘苞米还能在手机上卖?”凤凰坨村的村民看着王士嘉在短视频平台上发的一段段小视频,不断有人咨询下单。王士嘉还将村里的特产推销给长春市的商超,在朋友圈转发村里的农家乐项目,吸引城里人来这里观光消费。

大学生村官于航刚到吉林市舒兰市溪河村任职时,居住在村集体所有的一幢三层小楼里,该楼一二层是商超,三层是公寓,为进一步明晰这栋楼的产权关系,保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他决定在溪河村探索成立“资产变资金、农民当股东”的农村股份制合作社。起初,部分村民不理解,不相信他的“大道理”,以为是村干部要变卖村集体资产,中饱私囊。于航挨家挨户做工作,向村民解释政策,慢慢地学会了说“大白话”,给村民“算经济账”,最终合作社成立,村民们也当上了“吃螃蟹的人”。

周雪带的八年级一班有1/3的孩子不是留守儿童就是单亲家庭子女。班里有个内向的女生晓宇(化名),成绩一直很好,但有段时间下滑明显,上课无精打采,周雪联系晓宇奶奶了解到,她父母刚刚离异,她和奶奶一起生活。周雪找晓宇谈心,鼓励她不要放弃学业,上课时多给她创造发言机会。慢慢地,晓宇又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孙吉平来到牙木吐小学前,学校没有专职的美术教师。孙吉平将国画、水彩、简笔画、美术手工带进了村小的课堂,并成立了美术社团,全校有一半的学生报名参与。学生们在村里买不到画笔、画纸、水彩或彩泥,孙吉平每次进城都会采购200元钱的画材,带回学校,免费提供给孩子们。“每周最期待孙老师的课,又好玩又有趣。”学生姚梦说。

图片

特岗教师周雪在给学生上英语课

“村里需要大学生!”东南岗村党支部书记潘成才笑着说,村里很多需要电脑处理的政务工作,终于有了年轻人操作,他们也不用“一指禅”敲半天了。温柔仍记得刚到村里时,书记拉着她一起在村里走了一圈,“村干部都和我父母差不多大,大家都拿我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

职业有成就,百姓笑脸就是最大的收获

在农村工作,职业成就感如何体现?这里没有KPI考核、没有职场PUA、更没有内卷,百姓的笑脸就是每个人最大的收获。

2021年底,溪河村农村股份制合作社举行了分红大会,18万元现金摆在主席台,当每户农民排队领到分红的钱时,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看到大家的笑脸,证明自己这一年多来没有白忙活。”于航说。

“农村是锻炼年轻人的好地方。在村里,没有明确的分工,什么事都要冲在前面,所以个人成长得特别快。”王士嘉当村官两年,已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成长为农村工作“多面手”。

“你做的红烧肉好吃,跟我姑娘做的一样。”70多岁的独居老人李淑贞说,温柔每次做好吃的都会给老人带去,陪老人聊天。“村里的空巢老人很多,常去看望他们,他们就把我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

“两年下来,孩子们掌握了基础美术语言和技法,能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创作。”孙吉平最开心的是每次课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给她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节,还会收到学生在家里做好的手工礼物。

“晓宇的期末成绩比上一年提升了170多分,进步明显,而且居家网课期间,也特别积极回答问题。”周雪说,不仅晓宇,班级其他学生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有了大幅提高。

7月,正是鲜花盛开的季节,王士嘉指着1500米的花海对半月谈记者说:“这是我们去年新种的百日菊,平时不少村民都来这里赏花拍照,还发短视频呢!”

来源:《半月谈》2022年第14期

半月谈记者:李双溪|编辑:原碧霞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