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聚焦关切 精准服务

2022-08-15 09:14
来源:半月谈网

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基层政府服务能力,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各地基层政府推行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上门办等政务服务改革,取得了不少成果。与此同时,也有部分地方一提服务型政府,就陷入包办思维,大包大揽,吊高群众不切实际的胃口。部分群众也因此一味把政府当保姆,啥事都找政府,政府不办,就祭出信访等手段,给基层治理增添了难度。

啥事都能找政府?

喝醉酒找警察送回家、有事不找子女找政府、一点小纠纷就闹着让政府做主……在部分群众看来,“有困难找政府”等于“啥事都找政府”。

图片

志愿者在教社区居民应急救护常识 王春 摄

中部某省一位基层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曾有两户村民因庭院石子、落叶等杂物的堆积位置产生矛盾,其中一户村民就在现场拍照后打印成牌子,在乡镇政府门口举着,引来众人围观。后在干部劝说下,两户人家和解。这位干部说,其实只是一件小事,只要双方充分沟通,或者村里协调一下,就能很快解决。

东部沿海某省一位社区干部反映,小区里曾有名独居老人半身瘫痪,给社区工作人员打电话,要求上门照料。这位老人在同城有子女,但几经联系,其子女都推托说工作忙来不了。社区只能安排社工照料,直到做通其子女工作,才将老人送到养老院。

“我们确实有及时为居民安排就医服务这样的职责,但少数居民完全‘躺’在政府身上,能找子女都不找。”该社区干部说。

西北某省一位派出所民警表示,日常工作中,他们会碰到许多非警务类求助,“有些喝醉酒的,甚至要求用警车送他们回家,让人哭笑不得”。

中部某省一位乡镇党委书记说:“人居环境整治中,房前屋后本该是村民自己负责的区域,但少数村民放着不管,全指望政府请人清洁。”还有个别群众,摸准了基层干部的心态,以信访等方式逼迫政府让步,迫使政府扩大服务边界。

包办式治理弊端多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对于民众的诉求,基层政府需要快速回应。不过,这绝不是说大包大揽。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重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

图片

市民在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卫生许可证 宋为伟 摄

这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实际上,基层包办式治理多为花架子,后患不小。

第一,容易吊高胃口,不可持续。近年来,一些地方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在乡村、社区兴办老年食堂。这当然是好事,但如果基层政府自身财力有限,为政绩盲目跟风,最后肯定难以为继。

“一个能容纳30人吃饭的食堂,一年运行费用约12万元,政府一年的补贴只有六七万元,其余资金主要靠村集体自筹或社会捐款,当村里没钱或社会捐款较少时,老年食堂就办不下去。有些村为了完成上面考核,或者为了避免群众心理落差,只能贴钱办食堂。”某市民政干部说,近年来,该市15%左右的老年食堂因经费问题关闭,有的乡镇老年食堂运行率只有50%。

第二,厚此薄彼,可能引发一些矛盾。包办事项常常是针对某一特定群体而设,容易按下葫芦浮起瓢。东部某省一位社区干部说,近年当地建设用地指标紧缺,政府把居住零散的农民统一安置到城里居住。为鼓励农民拆迁安置,当地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拆迁安置到城里的,享受终身免费物业服务。

“有些农民分了几套房,把多余的房子出租出售给其他居民,面对这些非安置居民,收取物业费就成了难题。”该社区干部说,现在社区里买拆迁安置房的居民,认为只让他们交物业费不公平,向社区讨说法,即便做通工作,他们心里还是有些疙瘩。

第三,鼓励“等靠要”,一定程度上消解主人翁意识。本来,少数群众就有“等靠要”的思想,主人翁意识薄弱,只愿享受服务,不愿承担相应责任。如果一味迁就,更会助长这种心态,甚至影响一些原本进取的人,使他们对政府服务职能的理解出现偏差。

走出误区,完善基层治理

如何避免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走偏?

专家表示,首先在政策层面要明确,哪些问题是基层政府应该解决的,哪些问题主要依靠社会力量、市场力量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由群众自己解决。基层干部认为,对一些明显超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范围的事,必须守住边界和底线。上级部门不能因为居民单方面投诉,就简单认定基层干部不作为而盲目追责,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健全对基层政府和基层干部更科学的考核和容错机制。

其次,要培养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其参与基层治理,增强群众的自治能力。提升基层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与提升群众自治能力和水平并不矛盾。要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形成行政管理与群众自治之间的有效衔接。基层干部认为,越到基层,老百姓的事务越细小琐碎,甚至没有办法分类定性,要将包办式治理转变为社会自主治理,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提高。

再次,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社会组织具有公益性、专业性和志愿性等特点,能够有效协助政府提供部分公共服务。如疫情防控中,社会组织在募集款物、组织志愿者、助力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出独特的优势与作用。基层政府应开通渠道、创造条件把它们更好地纳入基层治理体系之中。

来源:《半月谈》2022年第14期

半月谈记者:李平赵倩熊家林|编辑:赵一鸿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