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闫华英:追星就追校园之星

2022-08-12 08:06
来源:半月谈网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钢铁大街第三小学(简称钢三小)的校园内“星光熠熠”,校园小作家、小歌手、小发明家们尽情展现兴趣爱好,特长不突出的学生也在各类活动中收获“进步之星”。钢三小校长闫华英提出“追星就追校园之星”,通过树立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成长。在她心中,每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星星”,可以发现独特的闪光点,这个过程需要走进学生心里,换一个视角与他们交流。

从校园之星身上学成长之法

下午上学时间走进钢三小,学校星空走廊下“钢三娃才情舞台”上,校园小歌手唱着动感的歌,入校的学生纷纷驻足观看,为自己的同学鼓掌喝彩。学校走廊里的书架上,世界名著旁摆着学生自己写的童话和诗歌,这些书在校内“签售会”上曾被一抢而空。教室外挂满了学生的绘画和书法作品,每天的德育微课堂上还会播放学生自导自演的短片。

“这都是我们校园之星的作品。”闫华英说。钢三小在今年启动了第一届校园之星评选,鼓励学生自己报名成为小诗仙、小舞蹈精灵、小工匠、小鲜厨等10类校园之星。

闫华英认为,青少年追星是很正常的行为,孩子们将梦想投射到偶像身上,但如果不正确加以引导,孩子们只能看到偶像表面的光鲜,忽略了背后的努力,会误以为坐着啥也不干就能实现梦想。

为了让学生们在追星中真正获得能量,闫华英提出“追星就追校园之星”。“榜样不再是虚幻的偶像,而是身边的同学,从同学身上学到成长之法。”闫华英说,“第一届校园之星评选,我们鼓励学生主动申报,只要主动报名就能当选。名额超了没关系,重要的是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能更勇敢地表达自己。”

相比于选出10类校园之星,闫华英更重视进步之星的评选。她说,不是所有学生都多才多艺,但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点,每个班级都会选出进步之星,要让学生们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体会到成长的快乐,以一个点的成长带动更多点的成长。

图片

闫华英和学校“食育小屋”的小店长们一起做烘焙

学校的爱是关注所有学生

“我是诸葛亮钢三小分亮,今天我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国传统礼仪中的读书写字礼。”头顶发冠、摇着羽毛扇,钢三小四年级学生黄炳炫在视频中一露面,就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每当问起闫华英钢三小的学生有什么特点,她总回答:自信阳光,点子多,爱表达。学校推出德育微课堂活动,让学生拍视频讲德育故事,不少学生像黄炳炫一样将历史典故、身边故事拍成了充满创意的视频。

学生们能有这么多点子,一大原因是学校给了他们充足的表达空间。闫华英喜欢和学生们聊天,走在校园里经常有学生跑过来说,“英子校长,我想和你聊聊天”。她认为,每名学生都是“闪光的小星星”,只有多和学生交流,才能了解学生在成长中需要什么,帮助他们真正闪亮。

为了了解学生需要什么,2018年刚到钢三小任校长,闫华英就提出要办第一届少先队代表大会。“学校提出小眼看校园、小手写提案、小嘴说校园文化,就是想知道孩子对学校的感知是什么。”闫华英说,经过一学期的筹备,建校50多年来的第一届少代会顺利召开,收到了来自学生的817份意见建议。

老师们从没想过小小的孩子们能提出这么多有关学校发展、课程改革、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建议,还都有模有样。内容有厕所改建、通过研学发现多彩生活、设立“无作业日”、让上学之路更绿色畅通安全等,学校各部门分头落实,对学生的每一次发声都认真回应。

第一届少代会后,闫华英在学校里设了“红领巾信箱”,专门接收学生来信。学生们写来的信里,有的讲述学习的困惑,有的吐槽和父母间的矛盾,也有的对校园活动提出期盼,还有单纯对某个老师表达喜爱。“学生们的思想很丰富,而成年人往往忽略了。学校要办成学生喜欢的样子,就要多倾听孩子们的需求。”闫华英说。

培养学生为美好生活做准备

闫华英初做校长时,一度认为成绩对一所学校来说是最重要的。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她发现学生的成长更重要。“成绩只是一个点,而成长是孩子们‘拔节’的一个动态过程,成长比成绩更重要。”闫华英说,要做一个好校长,每天关注的重点应该是“人”,而不是停留在“事”上。

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闫华英提出“新生活教育”的理念,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乐享生活,希望培养出的学生能为美好生活做准备。

图片

包头市钢三小学生参加赏秋大会

基于这一理念,闫华英带领老师们将学校打造成“生活的世界,成长的乐园”,让学校充满家的味道。闫华英说,儿童节办乐博会给每个学生展示和体验的平台,教师节办“桃园”大会引导学生尊师敬长,每年秋天的“赏秋大会”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生活情境出发开展多元主题教育。

针对“小胖墩”“小眼镜”问题,钢三小实施“爱·跑行动”和“清·美计划”。“清·美计划”每年邀请眼科专家进校给学生进行专业视力检查,提出针对性诊断建议,建立视力档案,并为学生发放近视防控学习资源包。计划实施3年来,钢三小学生的近视率从2019年9月的43.28%降到2021年9月的33.1%。

闫华英说,学校坚持“成长比成绩更重要”的评价观不仅面对学生,也用于教师,这不仅给了教师不断进步的动力,也实现了“在成事中成人,以成人促成事”的价值取向。

来源:《半月谈》2022年第14期

半月谈记者:张云龙魏婧宇哈丽娜|编辑:李力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