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导盲犬,导引“无障碍”文明

2022-06-15 09:04
来源:半月谈网

对话嘉宾

梁 佳(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行政部部长)

王 兴(西安阳光使者导盲犬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王庭照(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系主任)

李唯宇(西安市启智学校校长)

你曾在街道、车站、机场见到身穿红色工作背心的导盲犬吗?中国现在有多少像“小Q”“迪克”一样既可爱又忠诚的导盲犬?这些“汪星人”究竟是怎么培训出来的,如何与视力残疾人配合?导盲犬及其身后的用犬人如何更“无障碍”地融入社会?

“无障碍”文明:让导盲犬不再被嫌弃

梁佳:中国导盲犬事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运动员平亚丽牵着她的导盲犬走进鸟巢,成为倒数第二棒火炬手。这一场景是很多中国人了解导盲犬的开端。这些年,导盲犬和用犬人的权益得到很大保障,无论是残疾人保障法还是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都有明确规定,充分支持和保障人与犬的无障碍权益。

王兴:去年以来,陕西有两件事让导盲犬上了“热搜”:在全国残运会,有两只大连基地培训的导盲犬来到盲人门球比赛,它们都陪着运动员主人一同来到赛场,获得的关注度甚至超过比赛本身;在西安音乐厅举行的一场音乐会,两只导盲犬陪主人走进殿堂聆听高雅音乐。这两次“公开活动”,导盲犬都收获“万千宠爱”。

导盲犬在各地被接纳被善待,彰显着大国文明的新进展。“无障碍”社会建设与社会文明软硬件相匹配是迈向现代化的表征之一。平整的路面、盲道、扶手坡道等,这些是无障碍的物理环境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保障,视力残疾人教育、就业、平等参与文化体育生活等,这些是无障碍的文明环境建设。

王庭照:我国“无障碍”的社会文明进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今天,仍有一些公共场所不允许视力残疾人携带导盲犬入内,将导盲犬视为普通宠物犬,做出围观、喂食、抚摸、呼唤等行为,干扰导盲犬正常工作。

社会公众不熟悉、不接纳,造成导盲犬使用者出行困难,令一部分有申领导盲犬意愿的视力残疾人望而却步。我们呼吁公众接纳导盲犬,提高公众对导盲犬的认知度。

培训一只导盲犬难度堪比运动员

梁佳:2006年,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成立,大连基地每年能稳定培训40只导盲犬。西安、上海、广州等地也先后成立导盲犬培训机构。再加上一些从海外直接引进的导盲犬,目前全国服役中的导盲犬不足400只。而国际上一般对导盲犬的普及要求是:一个国家有1%以上的视力残疾人使用导盲犬。

王兴:一些视障者融入社会意愿增强,对导盲犬的需求不断提高,光西安我1年内就接到超过300份申请。中国目前每年培训出的导盲犬远不能满足需求。

培养一名合格导盲犬的难度不亚于一名专业运动员。首先在品种上筛选,比如一窝拉布拉多犬,我们要看其中哪一只比较沉稳、在群体生活中不那么“咋唬”。再带它进行几个月社会化过程,让小狗熟悉环境中的异响与噪音,随后是30多项训练,包括体能、灵敏度、协调性等,其中任何一项未通过,培训即宣告失败。

拿到“上岗”资格证后,导盲犬还要在训练师的协助下,和新主人完成两个月到半年不等的“匹配”过程,熟悉新主人工作与生活中经常需要行走的道路,最终融入视障人士的家庭。

梁佳:大连基地训练导盲犬的成功率已从10%提升到45%至50%,两只受训犬就有一只能走上工作岗位。国内其他基地成功率也能达到差不多水平。

王兴:当下我们考虑把合格的导盲犬匹配给最需要的残障人士,比如确有需要在工作中使用到导盲犬的残疾人。我们有一只导盲犬,匹配给一对视障按摩师,因为一只导盲犬能服务一个家庭的两位残疾人。

为了尽可能找到最合适的人选,我们会多次和申请人沟通,入户走访,观察其家庭是否有养犬条件,如家庭面积、家庭成员、收入状况等等。由于目前国内的导盲犬机构都是公益性,不收取导盲犬的“租金”或使用费,领养一只导盲犬的开销并不会很大,只需购买每月600元左右的狗粮即可,这和一只导盲犬平均20万元的培训成本相比只是九牛一毛。未来,我们也计划给上岗的导盲犬都买保险,以防在工作中出现伤病等意外状况,给用犬人带来经济负担。

“转业”导盲犬会去哪里

王兴:以往,培训失败的导盲犬,都被转化为宠物犬交给爱心家庭领养。因为这些犬只普遍素质较高、训练有素,很受领养家庭的青睐。但对我们培训机构来说,先前付出的努力可以说就白费了,还是希望精心挑选出来的犬只能在公共领域服务更多人。其实,只要对训练内容稍加调整,这些犬只就可以用于搜救、教育以及心理治疗、安抚等领域。

李唯宇:我们与陕西师范大学合作,选了3名小学高年级的孤独症孩子,让治愈犬通过阅读、游戏与陪伴参与他们的康复和教育。教师会通过赋予犬的行为动作以意义,运用犬本身的亲和力和角色扮演,来激发儿童尝试语言或言语参与的动机。

王庭照:动物辅助干预的理论基础包括依恋理论、亲生物性假说、拟人主义等。将导盲犬转化为治愈犬,服务心智障碍者特别是青少年,在国外已有较成熟的案例,比如提高儿童的运动技能、社交技能、学习兴趣与动机等。这项实践在国内还属于前沿领域。

犬和人在一起主要是陪伴和互动,我们会关注轻度心智障碍或其他特殊教育领域,让更多“转业”的导盲犬化身治愈犬、安慰犬、陪伴犬等,发挥它们更大的价值。(采写:半月谈记者郑昕、张晨俊)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