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基层为何栽跟头也相似

2022-03-14 09:15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 梁晓飞/刘良恒/董建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生病我吃药……善于从别人的成功中获得经验、走向胜利,从别人的“跟头”中规避错误、完善自我,是古老且朴素的智慧,基层治理也应如此。然而,半月谈记者发现,一些地方搞依样画葫芦,外地经验拿来就用,不考虑因地制宜;别地已经犯过的教训却不吸取,在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地方反复栽跟头。如此怪事,原因何在?

学经验≠依样画葫芦

东部沿海省份一名乡党委书记说,县领导到外地观摩大棚蔬菜产业典型,认为该模式不错,未经周密调研论证,就在本地仓促制定大棚蔬菜的发展指标。然而,该地位于山区,农地十分零散,“面对任务,有的乡镇根本完成不了”。

某偏远山村从外地引进猕猴桃种植项目搞产业,经历多次不成功的补种补栽后宣告失败。返乡创业者数十万元投资“打了水漂”,群众的土地流转款无法按时结算。该村一村干部坦言,周围地区猕猴桃产业发展得很好,老百姓赚到了钱。他们也想“搭上顺风车”。可村里土壤容易板结,根本不适应猕猴桃生长,照搬经验吃了亏。

半月谈记者注意到,当前一些地方看周边地区什么产业“火”,就上马什么产业。可这样既不能因地制宜,又做不到差异化竞争,最终导致产品滞销。农民不仅挣不到钱,还对发展失去信心。

一些地方发展产业缺少科学规划,贪图规模“壮观”,村村办民宿,家家搞农家乐,乡村旅游简单照搬外地、内容千篇一律。东部某县一位农家乐老板说,近年来,周边村庄几乎都搞起乡村游,甚至有的村庄一连开了30多家菜馆。可店多了不仅没带来规模效益,还造成了恶意抢客乱象。

简单模仿复制、形式大同小异,让一些地方在复制外地经验过程中屡屡受挫,浪费了宝贵的发展时机。在东部某县,当地曾花费数亿元打造一座根雕文化艺术城。可由于缺乏配套产业及服务支撑,该项目吸引不到客流,很快烂尾了。

有过类似见闻的乡镇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其实许多项目在上马前根据本地情况做了论证,但个别领导看到别的地方搞得风风火火,就不顾客观实际,认为“小困难可以克服”,想尽办法赶紧搭上“顺风车”。

部分上级单位也对这种“复刻现有成功经验”的做法相对放心,便鼓励借鉴先例,支持做大做强。相比之下,一些个性化的做法在考察论证后虽被认为很适合当地,却因为“没有先例可循”,反而不易得到支持。

不出问题就可以不重视?

去年6月,湖北十堰发生重大燃气爆炸事故,有关部委要求各地吸取事故教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然而,6月底,半月谈记者跟随北方某省安委办检查督导时发现,尽管各级警示教育会已开过多次,仍有个别地方和企业“不出事故不上心”。

面对督导组长对于十堰燃气事故教训的询问,某接受督导的县级燃气公司的经理思考再三后说,他印象深刻的有两点,一是对周边群众的疏散不到位,二是燃气公司应急不及时,接报后1个小时才到达现场。

“这两点都对,但恰恰忽略了最关键的。”这位督导组长说,事故暴露出的设计施工违规、设施维护更新缺失、企业巡查走过场,以及对日常市民安全教育的缺失,更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在督导组的追问下,这位经理坦承,当地长输管线距离高铁安全距离不足,市区部分管线与信号线缠绕,缺少物联网等有效监测手段,细想下来,这些安全隐患确实让人背后发凉,要抓紧做方案解决。

类似情况并不局限于安全生产领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都提出要吸取教训、采取措施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但总有地方“好了伤疤忘了疼”,不出问题不重视,不栽跟头不解决。

某中部县的疾控中心有29人,其中16人为事业编制,13人为临时聘用。去年县里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要求一律实施“退三进二招一”政策,即3人退休后,可增加2个事业编制,新招1人。未来3年,这个疾控中心恰巧有5人退休,按规定只能招聘1人,实际能力没有加强,反而可能弱化。疾控中心主任担忧,万一遭遇疫情侵袭,这点人手应付不来、容易出事。

一些乡镇干部表示,自己干基层工作就像“打地鼠”,哪里冒头打哪里,哪个问题紧急,就先处理哪个,虽说“治未病”重要,却总有更要紧的“病”得先治,“还没有拖炸的事就先拖着了事”。而放任短板存在的结果,就是一些本已露出隐患苗头的问题突然爆发,让基层栽了跟头。

反复栽跟头却不改,三类心态作祟

在面对经验、教训时处置失当、进退失据,反映出一些地方的心态出了问题。

一是不想揽事担责,遇事习惯于照抄照搬,即便抄错了,也能用“意外”“时机不佳”“水土不服”等理由搪塞过去,方便找客观原因。

受访基层干部表示,近年来提倡“试错容错”,可一旦出了事,责任还得自己担,同时面对上级“从严从重”的追责。而去做上级鼓励、倡议的事,即便最后搞砸了,也“安全一些”。

二是治理常陷入“救火思维”,忧患意识不强,满足于重大任务取得的成绩,却对隐患苗头心存侥幸,往往按下葫芦浮起了瓢。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虚假安全”,是说在接近成功时,人的精神越来越放松,反而容易酿成大祸。

在基层治理领域,“虚假安全”现象同样存在:有的单位喜中忘忧,沉迷于眼下的大好形势,被眼前的成绩所迷惑,自我感觉良好,对潜藏的危机视而不见;有的地方心存侥幸,习惯于“差不多”“过得去”,喜欢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自找借口;有的地方不善于反思自省,好了伤疤忘了疼,不会借锤敲鼓,及时查缺补漏,最终又摔跟头。

三是只重形式不重实质,把“吸取教训”挂在嘴边摆姿态,却不能因地制宜提出科学预防方案,导致“别人生病我乱吃药”。

2021年山东栖霞金矿事故发生后,某煤炭产区要求境内煤矿不得设置井下民用爆炸物品储存库,导致煤矿作业时只得频繁带着爆炸物进出井口。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相比井下,地面周边环境因素更复杂,该举措反而增加安全隐患。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