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学子们的“催泪”讲述中,你可曾感受到向阳而生的力量

2021-11-16 09:15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评论员 秦黛新

“我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

近日,一位清华贫困生的自白广为流传,感动了无数人。每月只花400元,省吃俭用完成了自己的本科学业;读研期间靠兼职有了稳定的收入,却每个学期都拿出3200元,资助了4名家乡希望小学的孩子……没有卖惨,没有抱怨,一个贫困学子艰难的求学之路就这样被平实讲述出来。令许多网友动容的不是他每顿饭精打细算的拮据,而是他深陷困境仍自强不息的坚韧,是对一路走来所有帮助过他的人的感恩,更是他竭尽全力去帮助他人、将这份希望传递下去的温柔与善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清华的校训。

这篇自白看哭了很多人,有网友说:“他把自己活成了光,又让自己成为了别人的光”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生活的荆棘中努力前行的微弱个体,摸爬滚打中我们难免自顾不暇,但总有一些人让我们看到了身为一个普通人的光亮和璀璨。

近年来,从中科院博士黄国平“将苦难写成诗”的论文致谢,到肖清和《一个放牛娃的博士论文后记》,再到这位清华贫困生的自白,这些直抵人心的文字凝聚起了在贫困中仍向阳而生的强大力量,这份力量值得我们点赞!

这份强大力量是努力可以改变命运的最好证明。纵使疾风起,人生不言弃,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他们自己,也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却可以决定自己的未来;我们无法决定苦难是否降临,却可以选择如何迎接苦难。在当下的中国,靠努力改变命运从来都不只是一句口号,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每个人都能牢牢握住书写人生的那支笔。

这份强大力量的背后有无数的点滴善意。无人浇水花不开,每一条勇毅奋进的路上,都汇聚了太多的支持与帮助。这份善意有父母不惜一切供孩子读书的深爱,有学校全方位为学生提供帮助的关爱,更有国家和社会从政策到行动对寒门学子的扶持,这些馈赠都是一条条并不平坦的求学路背后强有力的后盾。

这份强大力量将希望的曙光传递。心怀感恩,推己及人,这些曾经淋过雨的人感恩给予他们的每一把伞,更是尽己所能将这份馈赠传递下去。他们的故事让无数正在努力改变命运的莘莘学子获得鼓舞,而他们也让自己成为别人向阳之路上的一份力量。就像这位清华学生在自白最后所说的:“我接受了这一切,那么我就该做出相应的回报,匹配我的德行,去资助像我一样的孩子,我想这就是未来我要做的。”

可以说,学子们亲历的贫困故事是中国现实演进的一个缩影。刚刚走过脱贫攻坚之路的中国,太多人、太多家庭都留下了关于贫困的刻骨铭心的记忆。回首来时路,告别物质的贫困已是艰难无比,告别精神的贫困更是道阻且长。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国人对贫困的讲述中,总有一束感恩与励志的道德之光穿透人生的黑暗,温暖曾经的辛酸,照亮现实与未来。这样的光是值得敬畏、值得呵护的,愿这样的光永远与我们同在!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