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体育强国,不止在竞技场上

2021-08-13 09:36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评论员 李典

东京奥运会大幕落下,顽强拼搏的中国健儿在赛场上诠释着奥林匹克精神,鼓舞着亿万中国人民。此次东京奥运会,中国派出777人的代表团,境外参赛规模和参加小项数量均创新高,不论从参赛人数还是奖牌数量上说,中国都已是不折不扣的世界体育大国。

7月24日,在东京奥运会射击女子10米气步枪决赛中,中国选手杨倩夺冠,赢得东京奥运会首枚金牌

然而,在勇攀体育强国的道路上,中国依然任重道远。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虽只一字之差,其背后体现的却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水平。让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着力点不止在竞技场上。

建设体育强国,需要在全社会形成超越功利、尊重竞技的风气意识。在挑战自我、追逐极限的竞技场上,体育所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从来都不只有奖牌和领奖台,更有弥足珍贵、催人奋进的体育精神。竞技者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过程中,释放着超越竞技本身的精神力量。

这些年来,“唯金牌论”“唯成绩论”的声音越来越少,“争金牌而不唯金牌,争名次而不唯名次”越来越成为共识。今后,全社会既要继续把赞美和欢呼声送给登上最高领奖台的健儿,也要鼓励一时失意的拼搏者不畏挫折,再次出发。

在东京奥运会举重男子61公斤级决赛中,中国选手李发彬夺冠 杨磊 摄

建设体育强国,需要进一步激发百姓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从喊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口号,到设立全民健身日,再到推动实施“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在多年倡导下,体育日益成为中国人健康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一些地方,体育教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然存在,儿童青少年 “小眼镜”“小胖墩”规模越来越大,学生在校体育课时仍显不足,公共体育设施依然紧缺。今后,全社会要推动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所有人都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和认识,让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建设体育强国,要进一步推动体育职业化改革,努力探索适应竞技体育发展趋势的创新模式。从容国团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到许海峰的第一枚夏季奥运会金牌,从乒乓球、跳水等传统强项缔造出的一支支国家“梦之队”,到自行车、赛艇等非优势项目逐步发展壮大,举国体制的成功实践让中国在较短时间内赶上欧美体育强国。

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在一些关注度大的体育项目上仍显偏科,发展阻力较大。东京奥运会上,中国男子“三大球”首次集体无缘奥运赛场,正是中国体育事业仍存短板弱项的突出表现。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加快体育改革步伐,创新体育人才培养、选拔、激励保障机制和国家队管理体制;同时,优化和规范职业发展环境,推动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体育国情的振兴之路。

建设体育强国,还要建设发展更有活力、规模更大的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的代表,商业体育产业早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经济引擎。

虽然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中国体育企业仍显脆弱,体育刚需消费有待培育。特别受疫情影响,体育产业遭遇急刹车。要继续扶持体育产业发展,依托数字媒体、人工智能、体育新零售等全新科技与商业模式,不断满足新型体育消费需求。

体育,从国家层面来说,它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对于社会而言,它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勇攀体育强国更高领奖台,你我他一同努力!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