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从“救命文档”到“翼龙”无人机,科技创新在暴雨中彰显温度与力量

2021-07-24 14:54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评论员 陈宇轩

在郑州暴雨灾情最严重的24小时里,一个名为《待救援人员信息》的文档全网刷屏。从最开始搜集整理信息的普通表格,24小时内迅速成为全网自发求救和救援信息的对接平台,更新了270多版,创下250多万次的高访问量。

人们通过这份特殊的文档进行接力,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成功救助的案例,网民称之为“救命文档”。

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破坏性大、突发性强、波及范围广,给救灾救援和受困者求助带来极大的难度。面对一场造成重大损失的暴雨灾害,挺身而出的不仅是肩扛手提的坚毅力量,还有运筹千里、决胜云端的科技力量。陌生人的善意在这个小小的互联网文档里汇聚成救援的磅礴之力,这是互联网的温度和力量。

灾难中,我们看到,手牵手、心连心是互联网的底色。

在众志成城的抗洪救灾行动中,“救命文档”并非孤例,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等互联网平台成为求助和救援信息的集散地;连降暴雨导致一些地方通信中断,专门为应急打造的翼龙无人机紧急出动,航行约16小时,往返上千公里,成功帮助受灾村镇恢复通信信号;高分三号、高分六号卫星对灾区进行监测,第一时间把数据传输到应急管理部门;118台远程遥控操作的智能化救援设备水面救生机器人在郑州开展救助工作......这些既是社会大众参与抗灾救援的温暖之举,也是科技创新在紧要关头的“硬核”力量。

事实上,无论是此次暴雨洪水灾害的救援,还是常态化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近年来科技手段的升级,大大提升了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和效率。借助在线文档、微博等平台,各类信息得以在漫天风雨中有效匹配;有了无人机、高分卫星等前沿技术,我们得以用爱心托举暴雨中需要救助的同胞。

让我们为“救命文档”的发起人点赞,让我们为各种救援技术的研发者和使用者点赞:正是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身体力行,正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坚定守望,科技才有了温度和力量。

当前,抗洪救灾的步伐尚未停止。我们相信,即使未来面对更多艰难险阻,凝结着全社会善意的科技力量,一定会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底气。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