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打卡第一,留痕走人”,基层学习培训方面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该治治了!

2020-12-18 13:27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评论员 刘芳洲 杨欣

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组织学习培训时内容充实、方式灵活,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助益不少,也使许多一线工作者理论与实操水平得以提升。然而,也有部分学习培训,重形式轻内容、重留痕轻实效,给日常工作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

“浅层次的培训太形式化”“打卡第一,留痕走人”“工作时间无效培训,休息时间又在工作”……这是网友在《变了味的学习培训,已成基层新负担!》评论区里的“吐槽”。这些留言反映出舆论对培训形式主义的不满情绪。

让培训学习少“增负”、多“增知”,需要守住学习的本质与初心。

培训,要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今天,广大基层工作者需要更新知识、锻造技能、适应变化。为此,培训要补得上需求的空缺。基层工作者普遍反映,那些业务性强、实用性高的培训往往很受欢迎,也很有效果。这说明广大基层干部对有实效的学习培训依然是欢迎的。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开展培训前,要多了解基层的真实需求和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带着问题设计培训,带着方法开展培训。同时,通过专业授课与实战练兵相结合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学习培训不再枯燥乏味。

培训,要止步于形式的桎梏。部分培训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可以说在源头就跑偏了,踏入了形式主义的歪路。此种培训机械枯燥、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同时挤占大量时间,对学习者来说除了负担,难言收获。为此,培训学习应在启动之前就制定科学、人性化的方案,并合理安排学习人员的指标,让基层工作者真正成为“好知者”与“乐知者”。

其实,形式主义培训的背后是官僚主义。一些机关单位将培训工作作为自己的政绩,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培训需求,不听取基层意见建议,而是从自身工作业绩需求出发,单方面制定培训计划,时间上越长越好,并下达“死命令”让基层执行。这样的培训除了增加基层负担,为上级单位总结工作提供几个漂亮数据,意义何在?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建议,有关部门应对基层现有培训项目效果进行总体评估,听取基层反馈,删繁就简,为基层减负释压,同时对出台形式主义培训的部门进行问责,用倒逼机制真正让培训收到实效。

如何让培训不再变成“留痕游戏”,对学习者产生持久的启发或指导作用,是培训设计者与实施者面临并需要不断创新求解路径的长期命题。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