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让企业家成为营商环境“考官”

2020-12-11 08:12
来源:半月谈网

王井怀

今年以来,各级地方政府倾力优化营商环境,压缩办事环节、节省办事时间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成效值得肯定,但也要看到,有些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似乎变了味。半月谈记者近期与某地多家商户聊天时意外发现,店铺内外司空见惯的促销横幅,竟然必须由当地相关部门审批,这值得反思。

不可否认,一些“奇葩横幅”时有出现,博眼球、吸流量,没有底线,违背公序良俗,影响精神文明建设。但因此“一刀切”要求所有横幅必须审批,则有因噎废食的懒政嫌疑,不符合现代化治理大势。

在各地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像横幅审批这种“房间里的大象”事件,并不少见。不少部门存在两种不良趋势:

一是“只办自己想办的,不碰企业着急的”。比如一些地方热衷于精简环节,但疏忽工作流程标准化,企业办事始终“摸不着头脑”。再比如,企业最头疼的政策空白地带、职能交叉领域,没有部门愿意出头为企业解忧。

二是“抓小放大,施小惠而不帮大忙”。有高科技企业反映,当地政府为其提供房租减免、水电减免等优惠政策,但企业并不太在乎那点钱。企业看重的是,其创新产品在推广中得到更多的宽容和鼓励。但当地对新产品并不热衷,反而“墙里开花墙外香”,让外地抢得先机。

11月23日,长春市二道区政务服务中心,一名企业负责人通过工商自助服务终端领取营业执照 许畅/摄

细细考量,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恐怕是一些政府部门习惯于从自身角度出发去优化营商环境,而较少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各项工作。随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深入,从政府角度出发的改革效果将会出现边际效应递减,企业的获得感也会减弱。更大的危害是,政府部门可能难以发现一些“死角”。

这便面临一个核心问题,营商环境,到底谁说了算?

“营商”环境需“商营”意识。水质改善得好不好,身在其中的鱼儿最清楚。政府部门应该切实站到企业身旁,用企业家的眼光审视营商环境,认真倾听企业的呼声。政府部门还要站到企业家身后,让企业家成为观察营商环境的“斥候”,随时报告不良营商环境的“敌情”。

在不久前举办的天津·2020中国企业家大会上,天津市主政者提出,政府要向企业汇报,“要把位置摆正,企业家是主,政府部门是从”。如果让企业家成为评判营商环境的“考官”,那么横幅审批这种事,完全可以改为备案制,既可以达到监管效果,也不致于影响正常商业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家发挥主动性。今天,在谋划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优化营商环境显得更加紧迫。我们应该更多地发挥企业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能动性,政府企业协力闯出一个更加优化的国内大市场。(刊于《半月谈内部版》2020年第12期)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