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切忌封校“一刀切”!高校管理有力度更要有温度

2020-09-25 09:52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评论员 郝娴宇

前不久,西安外国语大学学生因不满长期封校导致物价上涨,在宿舍集体“喊楼”,引发网友热议。据该校学生反映,封校后,学校的超市都涨价了,很多正常的反映渠道收效甚微,才会用这么激进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而西安外国语大学也在随后做出回应,将及时采取各种措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需求,提高后勤保障能力。

实际上,因封校引发的争议并非西安外国语大学一例。自开学以来,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更新版)》要求“非必要不出校”,很多高校都以此为原则实行封校管理。但层层落实下来,原本的“非必要不出校”却变了味儿,成了“一刀切”式的全封闭。除了不能自由出入校门外,高校后勤保障措施的缺位也让学生们的基本生活需求难以得到满足,许多学生怨声载道。

比如,有学生吐槽封校后由于学校就餐人数增加,物价也随之大涨;郑州某高校学生甚至18天才能洗一次澡;学生想改善生活拿个外卖和快递,也要翻山越岭才能跟小哥“接头”;学生外出实习、考证必须经过层层审批,开证明、盖章签字一整套流程下来,原有的时间和精力也被消耗殆尽。学生们无奈表示:“想出个校门怎么就这么难?”

前段时间,有报道称某封闭管理高校的学生因为学校停水停电而选择乘小天鹅船“出逃”,令人啼笑皆非。但这则新闻惹人发笑的背后,暴露的是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管理方面的众多漏洞。

毋庸置疑,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对进出校园人员进行严格控制是必要的。但是,为了防控疫情而对学生采取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封闭管理,对普通学生的日常生活而言却成了“不可承受之重”。在国内疫情发展已经趋于缓和的情况下,某些高校在管理方面仍然对学生“严防死守”,甚至牺牲学生的基本生活权益,这既不合理也没必要。有些学校对学生和教职工“区别对待”,教职工可以自由出入而学生只能被困校园,也使得“封闭管理”沦为一纸空文,有形式主义之嫌。而另一方面,某些高校在采取封校管理之后,针对学生生活的后续保障措施不到位,也容易引发学生不满情绪,给学校管理增加难度。

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摆在各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18日,教育部向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印发提醒函,要求在高校校园管理方面切忌“一刀切”,对学生因实习、求职、探亲、就医等原因进出校门、在学校所在城市内工作的要简化程序;对学生到学校所在城市外活动的,要提前做好报批、健康监测等工作,切实方便学生。

这意味着,高校的疫情防控管理不仅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对于高校来说,疫情防控固然重要,但同时也应及时回应学生关切,站在学生的立场上重新审视自身的管理模式是否恰当,是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这一方面需要高校在严格控制进出校园人员的同时做好学生们的后勤保障工作,让学生免去日常生活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应简化学生的出校程序,方便学生出行。只有将管理真正纳入精细化、人性化的轨道上来,才能让各项举措更有成效,助推疫情防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