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青少年追星调查:警惕饭圈思维侵蚀主流价值观

2020-06-28 15:32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

机场追星导致航班延误、通过网贷购买偶像代言产品、举报在报道中“伤害”自己偶像的记者、用“少布置作业”奖励应援学生……此类事件近年来频频发生,表明饭圈文化的不良因子正在频繁“出圈”,已对社会秩序造成一定破坏,部分行为甚至造成了人身伤害。

粉丝社群扩张,衍生更多网络暴力

近年来,饭圈的聚集地已不再限于微博,“八组”和“兔区”等也逐渐成为新的重要阵地。

据了解,“八组”是名为“豆瓣鹅组”的豆瓣小组的昵称。作为豆瓣活跃度最高的小组,各种关于娱乐圈的“爆料”“吃瓜”充斥着“八组”页面。当有关艺人的话题发布后,挑刺和纠错是必选动作。“看XX演戏我真是尴尬癌犯了”“XX这个智障人设真是吐了”……这些刻意的嘲讽必然引起该艺人粉丝的激烈反驳,进而把明星八卦引向一场骂战。

“兔区”则是晋江文学城下设的网友交流区,原为网络小说讨论区,其后也变成粉丝社群的一大聚集地。该平台上所有用户均为匿名。

“在这里最常见的就是谩骂。”两年前接触“兔区”的小婉在现实生活中是个文静女孩,但她坦言匿名的“面具”能把所有人的戾气放大。“面对那些对我偶像的诋毁,我会用同样的话回击。当时不觉得这些话脏,因为论坛里的人都是这个状态,但事后也会觉得当时自己头脑发热。”小婉说。

与网络骂战相伴生的,是“人肉搜索”成为粉丝们常用的打击工具。

受访者青青说,在和另一个饭圈的“斗争”中,自己的照片被对方曝在了网上,并配上“丑”“猪”等侮辱性字样。不久后,家庭、学历、工作等信息被陆续曝光,严重影响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这种网络暴力能不能使粉丝们警醒?答案是未必。半月谈杂志社对全国2万多名12岁至18岁中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粉丝群体中18.9%的人声称自己曾遭遇网络暴力,但同时,他们中又有48.7%的人同意“对‘为非作歹’的粉丝,教训他们一下是必要的”。

“一些学生已经把党同伐异的饭圈逻辑从网上带到了网下,日常生活中以敌我思维对待人和事。长此以往,他们会拒绝复杂思考,难以保持批判性思考和学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吴畅畅说。

追星频频“出圈”,侵害公共空间

近几年,粉丝在机场追星致使旅客登机受阻、航班延误的事件屡见不鲜。搜索发现,仅在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2017年有记录的粉丝警情就有20起;2018年1月至7月,粉丝警情发生7起。2018年12月,4名粉丝在香港登上前往韩国的航班,在成功给偶像拍照后,又要求下机并全额退款,最终迫使机上旅客全部重新安检,航班因此延误。

根据粉丝自述,航空公司有管理漏洞可以利用,即采取“先买全价票再退票”等手段进入机场隔离区甚至登上航班,达成“任务”就退票大吉。此外,还可窃取艺人身份信息,从而将艺人机票取消、改期或把艺人座位和自己“值”在一起。“有时也是经纪公司主动为之。比如,为增加艺人的人气,提前安排我们接送机;有时是把艺人的机票信息透露出来,让我们机场堵。”受访者小艾说。

除了机场,酒店、饭店的公共秩序也时常因粉丝疯狂追星而受到影响。在不易看到的地方,有青少年为购买偶像代言的产品,偷父母血汗钱,或走上网贷之路;有青少年粉丝响应“粉头”号召,自掏腰包为偶像进行天价应援,不惜使自己陷入经济困境……

有粉丝经济研究者指出,近年来粉丝电影增多,这种电影的目标观众就是参演明星的粉丝群体,在电影宣传和上映期间,粉丝会迅速结成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参与包场观影、为偶像造势等活动。

移动互联网时代,粉丝文化挑战治理方式

“如果你支持的明星做错了事,你会怎么看待?”前述调查问卷显示,在粉丝群体中,选择“小错原谅、大错不原谅”者占48.2%;选择“人孰能无过,大错小错都会原谅”的占36.5%。此外,13.1%的粉丝坚信自己的偶像不会犯错,而选择“不原谅”的仅为2%。

“有老师发现,一些长期追星的学生会为偶像的一切不合理言行作辩解,而这类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表现出规则意识不强,对不良习性接受度更高等特点。”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党委书记陈宏观说,如果任由文化糟粕传播,将对更多正在形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陈宏观认为,“追星”是青少年难以放弃的文化娱乐诉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追星”的形式也必然不断创新。堵不如疏,学校要做的,是在对教职工带头追星一票否决的基础上,给学生正确价值观引导,帮助青少年认识到精神需要成长,对偶像言行要学会辨析,追星行为不可越界等。

粉丝经济大行其道,也缘于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的推波助澜。吴畅畅建议,无论是对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教育都急需传递大义大于私利、共赢大于竞争的理念,以此帮助他们树立责任意识、家国胸怀,防范饭圈文化中二元对立思维、个人中心论等不良影响。

法律规制同样重要且紧迫。半月谈记者了解到,饭圈内部基本都有“应援部门”“反黑部门”“宣传部门”等,尚无较强独立思考能力的青少年极易受到各部门“负责人”话术和态度的影响。上海政法学院教授章友德表示,必须不断完善网络信息传播和互动规则,有关部门要以明星经纪公司为监管重点,对经纪公司、粉丝群体危害网络和社会公共安全,冲击主流价值观的违法行径要依法及时处置。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杨雄表示,从社会心理层面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粉丝文化,与传统家庭结构解体、人际关系疏离、网络“群体性孤独”中渴望陪伴的心理需求相伴生,是对当下互联网治理、文化治理乃至社会治理提出的共同挑战,必须不断研究新问题、新趋势,深入研究当代青少年,才能找到最优的答案。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