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66条”“12条”,你都会吗

2020-05-19 09:50
来源:半月谈网

赵苒

所谓健康素养,是指一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2016至2019年间,国家陆续发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公民需掌握的66条要求,包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以及健康基本技能,并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纳入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指标。

2018年4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公民卫生应急素养条目》。条目共12条,从知识、行为、技能三个维度提出公民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中毒及核和辐射应急处置等方面的要求。

从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情况来看,疫病侵袭使民众措手不及,焦虑、恐慌、谣言和盲目抢购随之而来,卫生应急健康素养远未达标。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救援和处置的必要知识和技能,当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一些人的表现也不容乐观,公民健康素养亟待补课。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健康素养提升的黄金期已经来到。公共卫生机构应抓住这一黄金期,大力宣传“健康素养66条”“卫生应急素养12条”,打赢健康素养水平提升的全民战役。这一战役如果胜利,不仅有助于在复工复产过程中巩固抗疫胜利的果实,更有助于我国未来及时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常态化、持续性、普及化健康宣传策略在公共卫生行动中展现了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但除了宣传引领,公民健康素养的提升还需全社会共同参与、综合施策,提供有利于健康行为实施的支持性环境,注重付诸实践和技能提升,使公民有态度、有行动、有能力,切实改变不健康的生活理念和行为习惯。

勤洗手、戴口罩、讲卫生、常消毒、远野味、合理膳食、加强锻炼、不传谣不信谣……公共卫生行动的全面胜利,需要全民树立“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意识。当公民的健康素养越来越高,我们离健康中国的目标也就越来越近。(作者系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副主任)

(刊于《半月谈》2020年第9期)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