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居家隔离不能只靠“隔离者”的自觉,管理上的疏漏要尽快堵上!

2020-03-26 09:50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评论员 孙仁斌 郭艳慧

最近几天,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出现境外输入关联病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疫情在全球出现大流行的当下,我国采取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但从近期披露的信息来看,国外入境者的隔离观察、国内防控的日常工作仍存在漏洞,未来还需不断完善防疫制度,扎紧防疫“篱笆口”,把疫情输入或反弹的风险降至最低。

根据北京市疾控中心介绍,北京首例境外输入关联病例,可能是接触了由英国抵京实行居家隔离观察的楼下邻居李某(已确诊)所污染的楼梯环境致病。回顾这起关联病例就会发现,对境外回国人员居家隔离存在一定漏洞:居家隔离期间,患者可以走楼梯到小区办理出入证、步行去医院就诊甚至去超市购物。显然,所谓的居家隔离形同虚设,防线被层层突破后,出现关联病例并不惊奇。

从这起关联病例也可以看出内防反弹方面漏洞所在:和患者李某共同使用楼梯竟有被感染的风险,那我们反复强调的社区防疫,对电梯间、楼道日常消毒有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对未出现发烧等症状前的患者,社区的防疫工作是否及时有效?

在北京近期另一起案例中,澳籍华人梁某返京后居家隔离期间私自出门,在小区内不戴口罩跑步,同样暴露了居家隔离在管理方面的疏漏和隐患。

如果接受居家隔离的境外人员,只居家不隔离,管控方式大而化之,接触、传染风险将不堪设想。显然,居家隔离不能只依靠自觉,必须进行强制性约束,居委会与社区工作人员必须负起责任。

如果说北京的居家隔离存在漏洞的话,广东的首例关联病例的关联对象则连隔离的要求都没有。根据广东省卫健委通报,此患者系土耳其输入确诊病例林某的密切接触者。从林某入境到被确诊,经历了12天时间。“按当时入境人员管理规定,林某不属于入境重点排查和社区健康服务管理对象”,所以,林某乘朋友私家车回家、偶尔在家附近活动。

面对境外输入病例不断增加的威胁,广东省已宣布自21日开始,境外入粤人员一律实施14天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北京也已采取措施,对所有入境人员不分目的地,全部集中隔离、核酸检测。然而,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目前各省对境外回国人员的防疫措施仍不统一,存在有松有紧、各自为战的问题。

根据国家卫健委公布的疫情数据,24日,全国31省区市新增确诊病例47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面对境外仍然汹涌的疫情,如果布防有松有紧、“城墙”有高有低,那么病毒就极有可能沿着短板乘虚而入。许多网友质疑:为何各地不能对入境人员统一实施集中隔离、闭环管理?之前国内防控的“硬核”举措为何在面对境外输入时就变软了?当前的疫情防控,还需全国一盘棋,扎紧防疫的制度“篱笆口”。

同时我们应注意到,个别地区还存在有法不依、有令不行的问题。前不久,就出现境外回国人员本应在机场接受核酸检测后留观却多次转机、转车四处流动的现象。相比制度的漏洞,管理的疏失更令人担忧。

此外,在“内防反弹”方面,各地还需实事求是,对疫情防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及时客观准确地向社会公布,杜绝瞒报漏报和为了追求病例“归零”形成新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组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拉起一道共抗疫情的防护网。惟其如此,才能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尽快实现复工复产、恢复经济社会秩序。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