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新时代奋斗者丨高铁改变春运,他们守护如初

2020-01-23 09:14
来源:半月谈网

铁道工人检查一处钢轨道岔 许畅 摄

半月谈记者 王贤

一年一度的春运正酣。高铁在中国的快速普及,让这个被称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盛况显得“静悄悄”。高铁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却没有改变数百万铁路工人守护旅客安全、方便、温馨出行的初心。

变电“姐妹”镇守龙凤坝

临近春节,湖北省恩施州龙凤坝镇紧挨宜万铁路的一个变电所里,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公司宜昌综合维修段恩施变电所女工谢宇宸与同事欧阳萍,正在进行交接班。

两个姑娘情同姐妹,3年前一起上班,一起分到单位。在恩施变电所,她俩一人一周,轮流值班。这个春节,轮到谢宇宸值班。

谢宇宸所在的恩施变电所承担宜万铁路白杨坪至高桥坝区间的机车牵引供电任务。春运期间,宜万线上的列车每天多达93趟,她的工作,就是确保铁路牵引供电的绝对安全。

谢宇宸昂着头,走在44台(组)高大的变压器、互感器、避雷器、断路器之间,近2000平米的院子里只有她一个人。她说:“有时心中升起一种豪迈:这是我的领地,我是这里的女王,我要保证我的领地万无一失。”

一轮巡查通常需要1个小时左右,一天3次,一周7天,姐妹俩每天重复着单调却责任重大的工作,却没有出现过任何闪失。

钢轨上的“移动房车”

武铁信阳工务段动力设备车间的轨道车队担负着全段京广线、宁西线、孟平线等线路共计1000多公里线路路材路料的运送、回收和施工作业,一个车组由2台轨道车和2台平板车连挂。

春运期间,轨道车司机们要驾车将铁路沿线的废旧路材路料收集统一存放,并将新的路材路料运送至区间,以备不时之需。一大早,轨道车司机闫海滨与工友们就来到车班,点名、分工、接受酒精测试、强调安全事项,然后驾驶轨道车沿着京广线前往漯河车站。

由于点多线长任务繁重,流动性强,闫海滨和工友经常在沿线小站一停就是几小时甚至是几天,4个人吃喝拉撒睡全在20平方米左右的车上,轨道车成了他们的“移动房车”。

车厢像个铁皮盒子,车内的温度随着外面温度变化,夏天是烤箱,冬天是冰箱,车上工作、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春运是全年最冷的时候,有时我们在轨道车上过夜,睡觉都要戴上厚帽子。”闫海滨说,轨道车运行时间很长,司机长时间驾驶,几个小时后,往往疲惫不堪。“每次开完车后累得连话都不想说。但比起高寒,旅客列车上乘客的安全更重要。”

高铁“保温师”的寒夜守候

深夜,华中地区最大的动车检修基地,武汉动车段存车场气温低至零下,地面上泛起的寒气形成一层薄雾。

高铁“保温师”周日文和搭档赵伟躬缩着身子穿梭在高铁动车组旁,时而半跪在地上检查动车组底部,时而攀登进车内查看动车组设备状态,他们要确保现场100多组高铁动车的技术状态正常。

室外温度过低,易造成动车组水路系统结冰、冻裂和电子设备故障,影响次日上线运行。“保温师”的职责就是对存车场存放的动车组进行升弓送电,保持“热车”状态,并每隔2个小时对车内、车下动车组线路、管路等易冻部位进行温度监测和技术状态确认。

在武汉动车段本部,8个人的“保温师”团队平均年龄不到26岁,1999年11月出生的周日文年龄最小,今年第一次参加保温工作。

高铁列车白天都在线路上运行,只有夜间才能入库检修。“保温师”一般要从头天晚上7点干到第二天早上7点多。

“熬到半夜,又累又困,一进车厢恨不得直接躺下就睡。面部也不舒服,出门觉得脸烧得厉害,进门才能感觉到脸冻木了。”周日文说,一列16辆编组的动车组长约400米,每组车至少要车上、车下巡视一遍,一晚上至少要走三四万步。

赵伟说,保温作业看似简单,却是高铁动车春运上线前最后一道保障。如果高铁出现突发状况,“保温师”是第一处置人,能否及时作出处置或第一时间准确汇报,关系到高铁动车能否安全正点始发。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