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这个年,不煽情!

2020-01-23 09:14
来源:半月谈网

1月10日,在重庆西站,志愿者唐铮铮(右二)在站台上送小旅客乘车回家 刘潺 摄

赵一鸿

不管山高水远、假期长短,回家的心总那么坚定;不管行囊沉重、被催婚催生,也誓要抢到返乡的车票。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始终神圣而厚重。但在这特别的节日里,也总存在着一些不完美:没法团圆的无奈、年味缺失的落寞、聚少离多的沮丧……这些与节日气氛形成的各类反差,不断地敲打着人们的泪点。但新春,总是充满着温暖与向上的力量,所有的泪点都可在“年”中得到升华。

回不去家,不哭!

过年想家,是一定的,但能不能与家人团圆,却不一定。从军人到记者,从医生到警察,从列车员到消防员……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人在年关坚守岗位,“有家回不去”,我们难免失落。

团聚是过年的主题,离散却是绕不开的“常态”。这“常态”是列车员小夫妻在站台互喂饺子的惺惺相惜,是边防战士排队给家中去电后的满足相拥,是夜班小护士忙里偷闲发抖音的自娱自乐……每年此时,无数大城小爱在天南海北上演,既然无法团聚,何不让这故事的基调坦然豪迈?

我们期冀国泰民安,就要接受在年关还要有人加班加点的事实;我们骄傲祖国强大,就要有淡定面对孤独与距离的气度与胸怀。家国一体,讲的不单是“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更追求一种“家即是国,国即是家”的认同与责任,一种“四海为家、克己奉公”的境界与情怀。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团结与凝聚,是大国气质在每个人身上的集中体现。

每一个散落家外的人,都值得在此刻自豪,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并肩同行,让我们笑着互道一声:“过年好!”

1月13日,警察杨光超在重庆北站北广场与同事协调工作,守护春运秩序 黄伟 摄

年味淡了,不怕!

爆竹禁放,过年的气氛少了一半;大鱼大肉吃惯,团年饭不再那么香;生活条件优越,红包再厚也难唤起当年的惊喜……一些习俗在消逝,一些习惯在改变,一些旧人旧物再看不见,“年味淡了!”我们这样感慨。

深埋在记忆里的琐碎细节,构成了我们心心念念的年味。但我们骨子里珍视的,其实是深埋在这些习惯习俗、旧人旧物中的人情味,只要这种温情不变,换了载体又如何?中国人细腻绵长的人情味,是每年此时祖坟前头虔诚而深情的跪拜,是手机抢红包哪怕只有几毛钱的激动,是既能放声嗨聊又能一起沉默的契合。

时间不会停止,记忆不能重演,今天的我们正在给下一代塑造新的记忆,我们要打起精神,给他们一个年味的交代。

我们的家庭越来越小,孩子越来越少,兄弟姐妹簇拥的热闹、七大姑八大姨寒暄的畅快渐渐少了,但家庭成员之间细致入微、贴心实在的付出与关注始终不减。我们不需要新衣新鞋装点心情,我们只要在这一年对家人有一个充实而饱满的回馈,对自己有一个不负韶华的交代。在辞旧迎新之时,用爱给予彼此相濡以沫继续前行的力量,再小的家,只要同心同德,其乐融融,就是年味在今天的延续。

分别来了,不伤!

不要说回不了家,即便是回了家,也终将面对分别。大年初二,就已经有人和家人挥手告别,坐在空落落的车厢,踏上离家路。多少个告别的瞬间,都是催泪弹,“这就又要走了……”我们黯然神伤。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社会节奏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紧张忙碌的城市化进程,为了生计与理想在城乡之间、城市之间穿梭。我们的羽翼自走出家门的那刻起就开始不断丰满,我们的心因视野开阔而变大,脚步也因此越迈越远,我们无法忽视那些诗和远方的召唤,这也本是生命蓬勃的体现!

我们靠劳动实现人生价值,也靠流动去迎接奋斗路上的转机,但流动,就意味着分别。再见了,父老乡亲;再见了,熟悉的土地与庭院,那些眼神中的热烈期盼,是我们一生的精神图腾。出去闯,才有摩托换汽车的可能;出去闯,才有瓦房变楼房的念想;出去闯,才有留守儿童不用再留守的希望。

当脱贫攻坚战的号角一遍遍吹响,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要实现,所有的离别,都是为了更好的相聚!背上行囊再出发,向着幸福奔跑!那些藏在心底的柔软,终将支撑我们去!远!方!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