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建一座“高铁科技博览馆”
半月谈记者 苏晓洲 王贤 段续
在中国高铁稳定运营10年后的今天,中国高铁依然缺乏集中、系统、全面展示发展面貌的专有设施。
现有场馆重点展示历史进程
在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侧,坐落着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展馆。在这里,展出中国铁路不同时期、类型及制式的一些机车车辆,如现存最早的0号蒸汽机车、“毛泽东号”蒸汽机车、“朱德号”蒸汽机车等。
中国铁道博物馆目前分为正阳门馆、东郊馆、詹天佑纪念馆三个展区。展出实物主要是国产及20世纪产自西方国家的古董蒸汽机车、内燃机车,还有反映中国铁路发展历史的展品,如“1911年大清帝国湖广铁路5厘利息递还金英镑借款债券”、铜质煤油信号灯等铁路文物。而詹天佑馆则属于专题人物纪念馆。
除国家级专业铁路博物馆外,国内以铁路为主题的地方性博物馆还有上海铁路博物馆、沈阳铁路陈列馆等,“古董机车”、晚清至民国时期的铁路界碑、进口钢轨、早期火车时刻表、“上等”列车包厢等馆藏文物,都比较侧重展示铁路发展历史进程。
我国运营着占全世界最长里程的高铁线路,每天有几千列高铁在全国各地奔驰,但大部分博物馆与高铁事业相关的展陈内容还不够多,特别是有感官冲击力、能带来实际体验的展览不够。通过现在的铁路主题博物展陈,观者能够比较全面地看到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曲折艰难,但对中国铁路特别是先进轨道交通事业发展的现实,尚缺乏全面深入了解。
“感官体验”树形象事半功倍
一位长期从事中国铁路海外拓展业务的人士介绍,当前中国高铁出海面临的困扰之一,是外方根深蒂固的轻视:认为中国高铁技术完全靠近年“逆向仿制”西方,没有技术积累和创新。相关情绪,不仅在西方发达国家潜在客户心目中存在,在早就接受了西方铁路、西方列车、西方标准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不同程度存在。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朱晓宁常年跟海外铁路界人士打交道。他发现,这类人群对中国高铁总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而一旦身体力行接触、体验列车、场站、制造企业总装车间,就会被中国高铁折服,回去就变成中国高铁的“义务宣传员”。
武汉高铁训练段段长吴思强,曾接待过一个80余人的海外各界人士访问团。在武汉高铁训练段,访问团成员们参观高铁列车实物、询问设施设备功能、亲手驾驶动车组模拟驾驶器。很多人刚开始一脸怀疑,但后来对我国高铁发展惊叹不已。
“一次体验胜过‘一箩筐好话’!我们从2015年开始已举办了14批涉外铁路技能培训班,很多外国学员经历参观、体验、学习等过程后,打消了重重疑虑,感到大开眼界,很多人对中国高铁产生强烈认同感,并由衷推崇!”吴思强说。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高铁无论是运营规模、系统集成技术还是综合实力都“领跑”世界,需要建立一个专业的“中国高铁科技博览馆”作为文化形象展示“窗口”,以此唤起国人对高铁事业发展的更大支持,助推中国先进轨道交通事业发展。
精心选址和科学布展是关键
有高铁设计领域相关专家认为,设立“中国高铁科技博览馆”,最佳选址是依托长城、北京冬奥和京张高铁三大背景,落户京张高铁智能控制枢纽——八达岭长城站。在此建馆能与中国铁道博物馆的“詹天佑纪念馆”、老京张铁路“人字坡”呼应,中国铁路古典和现代,中国高铁过去、现在和未来因之交相辉映,具有特别意义。
京张高铁有“中国高铁2.0版”之称,全线采用智能技术建造,技术水准堪称中国高铁新标杆。其中,八达岭站位于万里长城八达岭地下102米深处,为世界上最大最深的高铁站,现代化候车、乘降、新风、消防、避险系统一应俱全,很多洞管、断面工程创造了世界之最。站内,乘客能刷脸进站,各种智能机器人和手机应用软件能承担订酒店、购物、订奥运门票等功能。穿行这座车站的“复兴号”升级版列车,还有望采用智能自动驾驶技术。
在一些学界人士看来,中国电力机车摇篮株洲、中国高铁列车整车生产基地长春和青岛等地,比较适宜建立“中国高铁科技博览馆”。
不论“博览馆”选址何处,都应突出“高铁”这一主题。不仅要精心征集、实物展示中国高铁早期自主研发车型,如“中华之星”“中原之星”“蓝箭号”“长白山号”等高铁列车,还要巧妙展示中国高铁一脉相承的技术源流。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博物馆展陈技术,生动解析从线路、桥梁、隧道到通信信号、传动控制的中国高铁原创核心技术,引入人工智能模拟驾驶和乘坐体验等形式,展示高铁事业发展成就。
专家建议,设立“教训展示区”,展陈解析一些事故及发展历程中出现的问题、瑕疵,展示针对性改进措施实施后的改进效果,展现中国高铁开放的胸襟和不回避失败的态度。展览要达到的目的,是争取让更多人通过参观和体验,爱上中国高铁速度、维护中国高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