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债务缠身 命悬一线 断贷抽贷重击部分农业龙头企业

2019-01-16 09:31
来源:半月谈网

河南一家农业企业的管理员在清扫猪舍 李鑫 摄

2018年以来,农业大省河南的部分农业龙头企业陷入高负债、高杠杆的“漩涡”,引发各方强烈关注。一方面,困难企业纷纷开展自救探索;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在采取包括成立纾困基金在内的多项措施进行帮扶,以期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稳定生产,进而实现转型升级。

多家龙头企业停产、半停产

“一天晚上,我去公司设在淇县的一家养鸡场巡查,只见鸡场一片漆黑。那个场长流着泪告诉我说,一开灯鸡就得吃料,这些鸡已9个小时没吃料了。”河南一家大型肉鸡养殖企业的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养殖企业不像工业企业,机器可以一关了之,活物张口就要吃饭,吃饭就得花钱。”该企业是中西部最大的肉鸡养殖企业,2018年8月因债务缠身、流动性枯竭合并破产重整。

种猪是生猪养殖企业的命根子,种猪一没,就意味着企业倒闭。“2018年9月20日起,我们拿不出一分钱买饲料,24万头种猪饿死1万多头,只能靠卖种猪保生存。目前已贱卖种猪近7万头,这意味着2019年将减少100万头以上的生猪出栏。”河南一家上市养猪企业的负责人表示。

河南另一家肉鸡全产业链企业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正常年份该公司年屠宰能力可达7000多万只,但目前肉鸡存栏仅100多万只;由于欠发工资,7000多名员工中离职2000人;30多亿元银行贷款中,部分被转为不良,诉讼案件频发,流动性完全枯竭。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由于产业链长、流动资金需求大,畜牧养殖企业正成为金融去杠杆的重灾区,而一些短产业链农产品加工企业,只要负债高,也难逃一劫。

地处全国优质小麦核心产区新乡市的一家粮油加工企业,依托基地优势,发展成国内重要的专用面粉加工企业,由于债务危机,目前半停产。许昌两家豆制品加工的外向型龙头企业也因没有流动资金,处于停产状态。

遭遇流动性危机后,受困企业采取了多种方式展开自救。同时,地方政府也开始介入帮扶。可多位企业负责人亦表示,虽然当地政府援助了部分资金,但仍是杯水车薪。

转型升级遭遇去杠杆,资金链“闪崩”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重资产、高负债、铺摊子是河南农业龙头企业长期依赖的运转模式。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的变化,规模扩张之路越走越窄,企业纷纷转型升级。为求闯关成功,一些企业不惜放大杠杆提高负债,而这一转型升级进程又与金融去杠杆过程强烈对撞,导致企业资金链“闪崩”。

虽然实际负债率达80%以上,但2018年之前,河南一家创立于1988年的食品龙头企业一直是银行眼里的“优等生”,因为该企业创立以来没欠过银行一分息。但2017年5月起,因一家主要贷款银行推迟授信5个月,间接引发了该企业的资金链危机。

该企业负责人说,推迟授信的消息一传出,其他贷款金融机构有的缓贷、有的停贷、有的抽贷,出现墙倒众人推局面。

另一家创立37年的蛋鸡养殖企业,蛋鸡规模居全国五强,“无抗(生素)蛋”产量全国第一,每斤市场售价10元。2017年下半年,银行仅抽贷6000万元,就导致这家总资产14亿元的企业资金链崩溃。

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企业负责人说,从标准化饲养到“无抗蛋”再到“绿色蛋”,产品每提高一个层次,企业投入就不低于2亿元。10多年来,我们都在“借债—升级—再借债—再升级”的循环中转圈,如今资金“过桥费”就达3000多万元,最终是一流产品生产出来了,企业也资不抵债了。

创设一种能抵御“猪周期”波动的产业模式,是河南一家生猪养殖企业创立20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该公司上市后,推出“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旨在让农民合作社和农民借助企业在管理、技术、融资等方面的优势参与到公司的标准化养殖环节,以达到既规避散户养殖风险又能参与分红的富民目标。

为了迅速将产能由260万头提高到1000万头,该公司不仅押上全部自有资金,还利用各种金融手段融资。2018年6月13日,该公司披露股票质押风险并被自媒体曝出财务问题后,第二天便遭遇50多家金融机构上门讨债,两周之内被抽贷12.5亿元,前后10个月累计被抽贷达到32亿元。

金融机构和农业企业“死扣”何解

一些专家指出,河南的规模化农业龙头企业,都是经历波折,从泥土中顽强生长起来的产业大树,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标准,拥有先进产能,是河南改革开放40年的宝贵成果,应采取救助措施,因企施策分类纾困,促其重生。

鹤壁市农业局总农艺师朱志清说,与国外农业企业不同,中国农业龙头企业背后都拖着一根长长的尾巴。通过多年探索的利益分配模式,龙头企业将成千上万分散的农户融入产业链体系中,不仅要把产业风险背在身上,还得用加工链中取得的微薄利润补贴农户。

一些农业企业经营者反映,农业企业为何重资产高负债?除了组织形式上先天不足,还缺少土地等资产性升值收入积累。一名企业家说,我们建的鸡舍每一次升级都得“换地清零”,而我们生产用地又都是租农户的;工业企业不一样,能吃到土地升值红利。

另一名养猪企业负责人说,养猪是拿不到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的,但猪不能养到天上去,一头母猪需要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他们只能短贷长用。按理说,猪企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周期应在五六年,但现在都是一年一贷,形势不好银行一抽贷,就大面积形成“半拉子”工程。

河南省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周健说,当前金融机构和农业龙头企业关系形成了“死扣”。一方面,企业急需流动性注入;另一方面,由于贷款产生大量呆坏账,金融机构不敢新增贷款。要打破僵局,当务之急须先从规则上明确债务权责关系,打消金融机构顾虑,推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金融困局同样引发企业负责人反思。“经历这次困难,企业管理者应通过优化内部治理加强危机防范和应对。”河南一家大型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说,农业产业化升级具有特殊性,可以减速换发动机但不能停车换发动机,不停车资金支持就不能停。当前最需要包容农业特点的金融政策和懂农业的金融家,否则农业企业和金融机构到最后只会两败俱伤。(半月谈记者 林嵬 李鹏 牛少杰)

责任编辑:王静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