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包头市兴胜镇,多元民族文化交织碰撞,奏响着和谐共生的动人旋律。内蒙古包头市兴胜镇“红石榴”文化促进会恰似一条坚韧的纽带,将全镇各族人民群众紧密相连,在促进民族团结、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党建领航,把稳民族团结“方向盘”
内蒙古包头市兴胜镇“红石榴”文化促进会自诞生之初,便在内蒙古包头市兴胜镇党委的坚强引领下开展工作。这一政治优势如同稳固的基石,为促进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筑牢了根基。促进会深刻领会党的民族政策精髓,将其贯穿于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政策宣讲,播撒民族团结“金种子”
为了让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内蒙古包头市兴胜镇“红石榴”文化促进会深入社区、农村、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政策宣讲活动。
在社区广场,宣讲团举办“民族政策进万家”主题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讲解等方式,向过往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工作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实际案例,为群众解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内容。一位大爷听后激动地说:“以前对政策一知半解,现在听了讲解,心里亮堂多了,也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我们各民族的关怀。”
在学校,宣讲团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讲座。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互动问答等形式,向学生们介绍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讲座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尊重各民族的同学,和大家友好相处,共同进步。


暖心服务,搭建民族团结“连心桥”
内蒙古包头市兴胜镇“红石榴”文化促进会始终将各族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生活方面,促进会关注困难群众的生活状况。在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组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走访慰问活动。工作人员带着米、面、油等生活物资,深入困难群众家中,与他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和需求,并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一位独居老人接过慰问品时,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紧紧握住工作人员的手说:“谢谢你们,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联谊交流,绽放民族团结“幸福花”
为了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内蒙古包头市兴胜镇“红石榴”文化促进会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座谈会。邀请各民族居民代表围坐在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点滴故事,交流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惯。在一次座谈会上,一位汉族大妈讲述了自己和邻居回族大妈相互帮助、共同生活的感人故事。她说:“我们虽然民族不同,但就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尊重,互相照顾。”大家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现场气氛温馨而融洽。通过这样的座谈会,增进了邻里之间的感情,促进了民族团结。


规范组织,筑牢民族团结“保障墙”
内蒙古包头市兴胜镇“红石榴”文化促进会深知,健全的组织体系和规范的管理制度是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促进会实行民主集中制,设立了内蒙古包头市兴胜镇“红石榴”文化促进会委员会作为领导机构。
在会员发展方面,促进会遵循自愿原则,广泛吸纳全镇各族人民群众成为会员。会员们在本会中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以参加本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反映各族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对本会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为了加强会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会定期组织会员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会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
促进会委员会委员由会员推举选举,镇党委讨论研究后产生,每届任期四年。委员会成员不仅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民族方针和政策,还热心民族工作,在民族工作中有一定影响力。他们以身作则,积极履行职责,执行会员代表大会决议,制定和修改本会章程,组织各项活动。在委员会的带领下,促进会的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为民族团结事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内蒙古包头市兴胜镇“红石榴”文化促进会以其务实的行动、真挚的情感,成为了内蒙古包头市兴胜镇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中流砥柱。在未来的征程中,促进会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探索创新,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兴胜镇的大地上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共同谱写内蒙古包头市兴胜镇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