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至14日,第十届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研修班暨海内外中医药服务贸易交流研讨会在北京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与北京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共同主办,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医院和北京市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培训基地承办。
【研讨会会场(吕坤胜摄)】
来自美国、日本、匈牙利、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的20名华侨华人中医药机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五运六气”等主题展开深入学习和研讨。与会代表与北京市相关政府机关、行业学会、医学院校、医疗机构及企业代表,就中医药特色技术、医疗服务、产业促进以及文化传承教育四大板块,共同探讨中医药全链条、全要素国际化发展战略。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李德娟、北京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侨务事务处副处长李峰、北京市朝阳区卫健委副主任周世凯,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杨金生、中国中药协会会员与分支机构服务部副主任庄宏、北京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处处长范璐、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书记龚慕辛、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国际医疗部主任刘馨雁,以及多家中医药企业和培训基地负责人出席活动。海内外中医药界超过1.5万人通过线上方式参与培训和研讨。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二级巡视员李德娟讲话(余飞摄)】
李德娟副局长在讲话中强调,中医药海外传播取得的成就,离不开祖国政府与海外侨胞长期以来的共同努力。广大海外中医药人扎根当地、默默奉献,为中医药国际化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国际经贸新形势,她指出,中医药应实现医疗、教育、科研、产业、服务、贸易、传承、宣传、康养、旅游等多环节全链条协同发展,行政主管部门须加强横向联动,携手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医疗机构、高校与企业,共同构建中医药全球发展新生态。她还表示,将进一步加大中医药科普与成果推广力度,计划在下一届服贸会设立成果推介与线上直播专区,并组织开展系列专题推介活动。2026年北京世界传统医药大会也将增设专题交流和展览板块,为海外华侨华人中医药人提供更多展示机会,共同推动中医药全球高质量发展。
【朝阳区卫健委副主任周世凯致辞(吕坤胜摄)】
朝阳区卫健委副主任周世凯表示,作为北京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朝阳区将继续发挥区域医疗资源集聚和对外交往优势,主动融入首都中医药发展大局,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验区和示范试点项目为依托,竭诚为海内外中医药同仁提供全面服务,共同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
【世针联秘书长杨金生在会上发言(余飞摄)】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杨金生指出,应紧紧围绕北京市“四个中心”功能定位,服务国家大局,加强顶层设计,搭建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他强调,要重视中医药共识与标准引领,推动中医针灸与国际标准接轨,注重本土化与多元化发展,使中医药真正“走出去、走进去”,为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与会领导为海外学员颁发结业证书并合影(吕坤胜摄)】
本届研修班邀请了多位知名专家进行授课,包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砂医学流派首席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远程讲授《循文化根基,识中医理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国际部主任于国泳解析《伤寒论》-《六经欲解时》,该院副主任医师施怡分享《五运六气指导中药应用》,以及澳大利亚中医药学会总会长张舒翼介绍《南北半球五运六气纵览》。
【海内外中医药同行研讨现场(吕坤胜摄)】
研讨会期间,海外华侨华人代表分享了在中医药文化传播方面的实践与成就,并提出当前在医疗服务、产业促进与文化传承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国内政府相关部门、行业组织、高校、医疗机构及企业代表分别作出回应和解析,交流气氛热烈,成效显著。
【与会领导与华侨华人学员合影(吕坤胜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