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问题,由人工智能(AI)医生给出回答,这类健康咨询对话式人工智能(HCAI)在国内外日渐增多,相应的研究及实践探索不断深入。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应用和规范发展,国内一研究团队在广泛检索国内外文献基础上,采用改良Delphi法组织多轮多领域专家咨询,就健康咨询对话式人工智能的定义、特点、应用场景、评价要素、评价方法、展望与挑战六大问题展开研究,形成健康咨询对话式人工智能应用实践指南。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卫生政策研究》发表。
研究指出,构建“以人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其核心在于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满足患者的多元化服务需求。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公众对健康和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日益高涨。这对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高效、精准和人性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健康咨询对话式人工智能具备的学习、理解和整合大规模相关知识并通过自然对话进行交互的能力,为满足患者和公众的健康信息与服务需求提供了新策略和新途径。与传统健康信息获取渠道(如搜索引擎等)相比,健康咨询对话式人工智能具备知识专业性、自主学习性、实时交互性、响应个性化、情感智能化、多模态集成性、便捷可及性等优势。
研究给出了健康咨询对话式人工智能的明确定义,即利用大语言模型、智能算法和医学知识库等,模拟人类医生与健康信息寻求者进行智能对话,提供健康教育与知识科普、症状自诊自查、健康生活方式指导与疾病预防、个性化健康管理与康复支持、用药安全咨询、就医导航服务等个性化健康信息服务。
在健康咨询对话式人工智能的应用过程中,研究认为,应从模型技术水平、应用有效性、用户体验、伦理与安全等方面进行评价。健康咨询对话式人工智能在研发过程中,应由具有医学背景的专业人员参与模型设计和解释工作,以确保模型的决策与临床实际相符。应用有效性评价要关注健康问题识别能力、健康问题推理能力、健康咨询建议生成能力。用户体验评价要考虑健康咨询信息的可靠性、以人为本的响应性、人机交互的友好性。
研究提出,随着相关应用的持续深化,健康咨询对话式人工智能将对患者的疾病认知与健康行为产生影响,并有望在重塑现有医患沟通模式、推动医疗卫生服务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此,研究给出以下几个主要建议。
一是加快推动健康咨询对话式人工智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践应用。在此过程中,应以政策为引领,充分考虑应用场景、潜在风险、影响效应等因素,开展分级分类评估,为健康咨询对话式人工智能健康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二是拓宽健康咨询对话式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及场景,例如将其融入医疗机构诊疗的服务流程。
三是强化健康咨询对话式人工智能伦理和安全治理规范,探索实现健康咨询对话式人工智能与人类的价值对齐,提升数据可靠性和模型可解释性。
四是探索开展应用效果的卫生经济学评价,为推动健康咨询对话式人工智能在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与健康发展,提供证据支持。
据了解,该研究由首都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基地、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卫生经济学会青年卫生经济委员会和抖音集团旗下小荷健康医学中心于2024年8月联合发起。相关指南文本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完成注册(注册号:PREPARE-2024CN1204)。记者 吴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