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 曹志恒 苟立锋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古称庭州,自古为丝绸之路咽喉要道,唐朝北庭都护府曾设于此。如今的昌吉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70多年砥砺奋进,昌吉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托科技创新,走出一条一二三产融合共促,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天山麦乡迈向农业科技高地
秋意已浓,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江布拉克景区的万亩麦田迎来收获季节。远处山峦起伏,松林苍翠,金黄的麦浪随风波动,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麦田穿梭作业,一幅壮美绝伦的丰收画卷正在天山脚下徐徐绘就。
距今4000多年前,起源于西亚的小麦通过新疆逐渐传入中原地区,我国农业由此形成“南稻北麦”的生产格局。如今,天山脚下依然是最适宜小麦生长的地区之一,产自这里的高品质面粉为新疆著名美食“奇台过油肉拌面”注入灵魂。
在庭州大地广阔田野里,传统的农业种植早已被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制相融合的现代农业种植模式所取代。
今年7月,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科院和昌吉种业企业九圣禾联合选育的春小麦新品种“粮春1758”,在节水小麦育种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亩产达到508.32公斤,较主栽品种增产17.11%,实现“减水不减产”。
“这一突破为新疆乃至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种源支撑。”九圣禾种业新疆研究院院长蔺怀龙说,“粮春1758”具备分蘖早、分蘖成穗率高、千粒重高和品质优良等特性,目前推广面积已超5万亩。
聚焦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昌吉已组织实施种业科技计划项目11项,覆盖小麦、玉米、棉花、番茄、西甜瓜等主要作物。目前,昌吉州制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年产各类良种35万吨,产值57亿元,现有种业企业74家,正加速由制种大州向种业强州蝶变。
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农户在田间收获小麦 丁磊 摄
得益于玉米密植精准调控关键技术推广应用,昌吉玉米大面积高产提升成为现实。2024年昌吉州玉米亩产达到1018公斤,首次跨入“吨粮时代”。
棉花收获季来临,走进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棉花试验田,棉花叶片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褐色。
“我们通过合成生物技术,在棉花中构建了虾青素生物合成通路,成功创制出能‘生产’高价值虾青素的工程棉花。”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中心研究员杨作仁说。
据了解,可生产虾青素的工程棉花使得占植株生物量80%的棉副产物(叶片、棉籽、棉铃壳等)从低值废弃物蜕变为高值功能原料,其棉籽油可开发为高端保健食用油,棉叶、棉铃壳提取物替代人工饲料色素,提升了棉田综合效益。在科技加持下,早已被广泛开发利用的棉花也能释放出新的潜力。
昌吉是全国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由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牵头实施的“新疆棉花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项目,已为全疆棉花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了一整套技术实施方案。“新疆棉花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新疆棉花全生育期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分别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度和2024年度农业主推技术。
生物育种、密植技术、农机研发、高效水肥一体化……在充分利用独特地理气候条件的基础上,昌吉持续做强粮食和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现代农业已成为古老庭州的亮丽名片。
绿色能源引擎激发澎湃动能
矿区道路平整宽阔,无人矿卡往复穿梭,植被树木绿意盎然,走进昌吉准东的露天煤矿,全国单体产能最大的绿色智慧矿山告别尘土飞扬的过去,生产运行更加安全、高效、环保。
准东煤田地处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南缘,是我国最大的整装煤田,预测储量3900亿吨,目前年煤炭产量达1亿吨以上。依托准东煤田建设、开发设立的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年产值超过1000亿元。
借助“绿色+智能”双轮驱动,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大幅提升矿区作业效率。目前,开发区植树造林绿化面积已达3.2万亩。“我们全面应用新能源设备,引入无人矿卡754台,预计每年可降低氮氧化物排放450吨、颗粒物2吨、挥发性有机物6吨。”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环境保护局局长余艳杰说。
昌吉“风光”等清洁能源储量丰富。目前,昌吉新能源批复容量已达5204.8万千瓦,装机总规模突破1400万千瓦,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大幅提升。
就在人们眨眼的一瞬间,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已经向3000多公里外的安徽送电2000度。这条线路每日输送2.54亿度电,足够13万户家庭用一年。
“这条线路是目前世界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由我国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建设。”±1100千伏特高压昌吉换流站站长王鸿说,特高压技术最大限度减少电力线路损耗,是我国建设“电力天路”的重要技术基础。
昌吉换流站是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的起点。借助无人机、数字孪生等技术手段,该换流站探索出“人工+机器人+空间无人机”的巡检新模式。利用5G赋能鹰眼摄像头等先进终端及系统应用,整座换流站的运维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在昌吉州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厂房内,高端换流变压器、交流滤波电容器、750千伏站用变压器等设备正在制造装配。从濒临倒闭的街道小厂到员工人数超过3万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负债70多万元到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元,从“装备中国”到“装备世界”,特变电工的发展历程正是昌吉州精彩蝶变的生动缩影。
“昌吉的每一吨煤、每一缕风、每一束光都裂变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委书记曾艳阳说,作为新疆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地州,昌吉锚定新疆“五大战略定位”,放大自身优势,做好特色文章,依托科技赋能,如今昌吉3个千亿级、6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正拔节生长。
编辑:徐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