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 杨帆
从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脚下出发,穿越崇山峻岭打卡,这个夏天,冬奥小城崇礼通过多项赛事吸引数以万计的选手和游客到来。
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一直是全球关注的话题。近年来,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紧扣场馆改造提升、赛事供给多元化和产业协同一体化发展,因地制宜推动奥运场馆高效利用,形成推动区域发展的新动能。
冬奥场馆实现四季运营
“雪如意”是我国第一个以跳台滑雪为主要用途的体育场馆,由顶峰俱乐部、出发区、滑道区、看台区组成。走进顶峰俱乐部,这座环形建筑向空中伸出近40米,与底部地面的落差达160多米,可以俯瞰整个崇礼奥林匹克公园。
据介绍,张家口崇礼奥林匹克公园包括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三大竞赛场馆以及张家口冬奥村等非竞赛场馆,该公园与一山之隔的云顶滑雪公园共同构成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雪上运动基地。
张家口兴垣体文旅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力涛说:“冬奥会后,我们充分发挥冬奥场馆本体功能,并不断拓展功能,搭建起了冬奥场馆整体运营框架,围绕‘三场一村’实施27项场馆功能业态的拓展改造项目,推动场馆实现四季运营。”
在比赛和训练功能之外,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增加会议、会展、观光体验、文化演艺等功能。非雪季的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变成一个户外综合体验和射击教学体验基地,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变成一个以车类竞速为主的场地。
经过改造,张家口冬奥村集住宿、餐饮、研学、赛训保障等功能为一体,并配套建设了足球场、篮球馆、攀岩馆等场馆,房间达1643间、床位达4983个。张力涛介绍:“我们推进配套功能改造,让冬奥村更加生活化。”
此外,为畅通旅客通行,张家口市强化机场、铁路、城市交通的衔接。张家口市交通运输局总规划师田宇翔介绍,目前张家口市已打通北京至崇礼、雪场至雪场、城区至雪场间交通“微循环”,并提升了崇礼区的公交衔接效率。张家口站开行列车实行每日动态调整,极大提升了游客、赛事团队出行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2024单板滑雪U型场地技巧世界杯在崇礼云顶滑雪公园举行 武殿森 摄
用高水平赛事引流
张家口市体育局副局长黄建军介绍,借助高水准的场馆硬件资源,申办、举办高质量的赛事活动成为推动冬奥场馆赛后利用的破题关键。
——承接专业高端赛事和训练。张家口市大型体育赛事中心主任杨洋介绍,近几年崇礼共承办国际级雪上项目专业赛事10余项、国家级37项,办赛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并成功获得2029年国际雪联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世界锦标赛举办权。通过开展雪上项目运动队驻训业务,吸引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3支运动队、约19.8万人次在冬奥场馆及周边驻训。
——丰富户外运动项目。崇礼80%的地形为山地,森林覆盖率达71.53%,夏季平均气温18.4℃,适宜开展多种户外运动。张家口市崇礼区文化广电旅游和体育局副局长武云说:“我们充分利用场馆及周边山地、户外资源,培育开发全季节体育项目,开展足球、徒步、越野、骑行等传统项目,引进射击、卡丁车等时尚项目,培育飞盘、小轮车等新兴项目,实现冬奥场馆最大化利用。”
——创办自主特色IP赛事。7月末,一场橄榄球赛事吸引中美学子相聚崇礼。云顶滑雪公园自办的首届云顶碗世界高校腰旗橄榄球公开赛上,12支中美大学生球队同场竞技。美国大学生戴蒙德说:“比赛非常激烈,高质量的比赛让我们收获很多。夏季的云顶非常漂亮,这里是冬奥会的场地,场地条件很好,感觉很奇妙。”
从吸引谷爱凌、蔡雪桐等世界顶尖运动员参加的国际雪联世界杯,到大众广泛参与的夏季户外赛事,崇礼以丰富的赛事供给引来流量,进一步丰富冬奥场馆及周边体育消费场景,扩大了体育消费。
2025年全国自由式小轮车锦标赛在崇礼自行车极限运动公园举行 杨世尧 摄
多业态融合发展
“2024年全区夏季接待游客430万人次、冬季接待游客423万人次,夏季游客数量首次超过冬季。”张家口市崇礼区文化广电旅游和体育局局长赵利东说,以体育为核心,文化、旅游、商业等产业深度结合,崇礼发展获得新动能。
一是推动“赛事+旅游”融合发展。今年4月初,第十五届全运会群众比赛足球项目七人制男子甲组比赛在张家口冬奥村展开。为丰富队员和亲友的参赛游玩体验,村内设置下沉广场美食节、舞台乐队专场表演等活动,还推出冬奥村住玩套餐等特惠产品,直接引流4000余人。
二是推动“赛事+商业”融合发展。作为亚洲单场次规模最大的越野赛之一,崇礼超级168越野赛已从单纯的赛事成为综合性活动,带动了展品展销、会议会展、农特产品销售等发展。仅今年赛事前后9天时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2.77亿元,同步举办的2025崇礼户外运动博览会,收入1320万元。
三是推动“赛事+文化”融合发展。张家口市夏季运动中心主任聂玉超说,不久前收官的2025年雪如意·超维视界DOTA2大师赛,赛事包装引入如意、红山瓦沟纹等概念,将张家口的人文风貌向全球传播,现场非遗剪纸创意作品被国内外选手和观众大量选购。
编辑:原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