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古城西安常住人口从2012年的855.29万人增长至2023年的1307.82万人,正式跨入拥有千万级人口的特大城市序列。人口的快速增长,让这座古城的现代化治理面临新的挑战。西安市着力在出行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领域破题,城市治理新格局正在形成。
既解决发展空间,也解决出行空间
今年9月26日,西安地铁10号线一期、5号线一期东段和6号线一期南段正式通车。至此,西安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达到10条,总里程达353公里。不断增加的轨道交通网络像蜘蛛网般,穿过千年古都的城墙厚土,有力提升了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既方便了市民出行,也拉伸了城市骨架。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安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但城市主城区的发展程度和开发强度已经接近饱和。2023年的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南控、北跨、西融、东拓、中优”战略,全面吹响城市“北跨”发展“集结号”。
西安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治说,“北跨”主要是向北跨渭河发展,拉伸城市骨架,优化西安城市空间布局。西安提出,到2035年服务人口达到2000万,“北跨”区域将成为有效支撑西安下一个万亿级经济体量和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
千万级人口的城市,治堵是必答题。数据显示,2023年底,西安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29.73万辆,机动车拥有率突破400辆/千人。“每逢旅游旺季,大雁塔、大唐不夜城、钟鼓楼等景区游客骤增,交通问题既困扰本地居民出行,也影响游客体验。”西安科技大学教授崔琰说。
游客在西安城墙参观游览 刘潇 摄
为解决交通拥堵的“大城市病”,西安着力完善城市交通路网体系,大力发展智慧交通,通过打通断头路、加大智能信号灯、设置可变车道等方式,提升出行便捷度。2023年,西安交警交通事故视频快处服务中心成立,实现轻微事故快速处理、快速撤离。与去年同期相比,西安的拥堵指数已下降4.1%。
群众享受家门口的优质资源
为应对急剧增长的人口,西安对教育、医疗、住房、公共文化服务等配套领域提前谋划布局。
在教育领域,西安市加大学校建设力度,保障学位供给。2020至2022年,全市已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54所,增加学位43万个,满足新增学位刚性需求。2023年,西安市新建改扩建学校26所,新增学位3.3万个。
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长王纲介绍,西安持续深化集团化办学、“新优质学校成长计划”等改革举措,充分依托名校,带动提升新建校、薄弱校教学质量。越来越多的优质学校正出现在孩子家门口。
在集团化办学改革中,西安市雁塔区第四小学与航天二一〇小学建立起“一长多校”的紧密型关系,将后者的成熟经验嫁接到该校。从航天二一〇小学调任而来的雁塔区第四小学执行校长文燕说,这所新学校在2023年获评西安市“新优质学校”。
在医疗领域,西安市提出规划构建与国家中心城市定位相匹配、与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发展相适应的区域卫生健康高地。半月谈记者从西安市卫健委了解到,近年来西安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开展三级公立医院建设行动,规划床位1.7万张,待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区、开发区三级公立医院全覆盖。老百姓的就医半径不断缩小,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网不断织密,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更加均衡。
多元力量托举“最后一公里”
“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如何让群众更满意、更安全,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西安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安市着力用“绣花”功夫创新治理,不断提升市民的获得感、满意度。
演艺人员在大唐不夜城步行街表演 邹竞一 摄
西安市拥有1520个社区、近9000个小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西安市累计将16.1万平方米办公面积改造为便民服务功能区,社区90%以上阵地用于为民服务。
走进西安市高陵区崇皇街道泾欣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的舞蹈室,56岁的李素琴经常跟“老伙伴们”在这里排练。“这里功能齐全、干净整洁,一楼有老年餐厅,二楼有看书、唱歌、跳舞、练书法的专门活动室,我们平时都喜欢呆在这里。”她说。
泾欣园社区党支部书记淡萌萌告诉半月谈记者:“我们将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社会组织、网格员等多元力量引入社区,将养老、托幼等便民服务嵌入其中,破解‘小马拉大车’的困局。”
长安区总面积的55%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覆盖了大学城、城中村和部分开发区,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社情民情复杂。
2021年,长安区探索“全科网格、多网合一”基层治理模式,将秦岭保护、生态保护、巡河、护林、社会治理六类网格优化整合成“一张网”,将各类网格员精简为全科网格员。“借助‘网格员+职能部门’的模式,解决了老百姓遇事不知怎么办、不知找哪里的问题。”长安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陈乾明说。
长安区还设立了综合治理中心,包括信访接待、法律服务、诉讼服务等功能,可实现“信调裁诉”一体化办公,群众诉求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点滴力量汇聚,为老百姓织就了一张“平安网”。据统计,2024年1至5月,长安区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27.7%,电诈案件警情同比下降48.4%。
半月谈记者:张京品 李亚楠 编辑:苏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