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常熟:守良田,稳增收

2022-08-31 08:49
来源:半月谈网

常熟市农科所水稻试验田

半月谈记者 朱 程

江苏常熟,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美誉,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得名。近年来,常熟在攥紧种子、守好良田、稳产增收等方面加大政策创新供给,展现出新时代鱼米之乡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担当。

振兴种业,“芯”火相传

建于1974年的常熟市农科所,在杂交粳稻选育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所每年种植上万份不同特性的水稻育种材料,水稻育种突破不断。常熟市农科所育成38个粳稻新品种,6个品种米质达到国标一级标准,新品种推广面积达7100万亩,增产粮食20.6亿公斤。

为更好地给育种事业储备人才,常熟市积极支持农科所探索建立“所校合作”机制,与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常熟理工学院等开展联合攻关与合作交流,让更多年轻科研人员接好班。

“常熟作为鱼米之乡,深刻认识到攥紧中国种子、保障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常熟市委书记周勤第说,常熟将出台种业振兴工作方案,打造现代种业创新创优高地。

生态补偿,守好良田

辛庄镇平墅村是苏南有名的草皮种植村,上世纪30年代就有了草皮种植和贩运的历史。长年的草皮种植,让村里的农田越卷越低、熟土流失严重、田埂沟渠伤痕累累……自2020年底,辛庄镇告别“耕地非粮化”,在平墅村2600亩草皮种植田先试先行“退草还耕”。

如何“退草还耕”?常熟市对实际种植的水稻田,按照420元/亩标准予以补偿,拨付至行政村。平墅村每年收益的农业生态补偿超过100万元,用于补偿农户土地流转的差价,以及修缮高标准农田,落实水稻保护职责。

“我们同村民算好4本账:经济账、长远账、生态账、政治账。农户们在了解耕地保护的意义后,都表示要给子孙后代留块好地。只用了半年时间,全村800多户就全部接受退草还田方案,顺利完成土地流转工作。”平墅村村委会副主任朱毅说。

2021年,常熟168个村获得农业生态补偿超1.1亿元,守护了26.47万亩实际种植的水稻田。

呵护积极性,稳产促增收

海虞镇虞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是常熟最大的农民合作社,以农民入社、政府投资、职业经理人运营的模式,做强稻米产业。

该合作社种植粮食面积超过1.2万亩,覆盖7个村,吸纳2529个出资成员,其中农民成员占到2521个。农民只管专心种粮食,其余一切交给合作社;合作社创办了“粮食银行”,社员可以低于市场价0.2元/斤的订购米券领取新鲜大米。

合作社的基础设施和农资设备均由政府投资。从2011年至今,当地政府先后投入1亿元建设1万多平方米的生产用房、粮食仓储、晒场,购买47台烘干设备、一条日产50吨大米的生产线,并引入国际安全标准管理体系,为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提供农业服务提供硬软件配套。

该合作社最初由村级党组织领办,经营2年后,发展遇到瓶颈。2012年,合作社引入职业经理人,进行市场化运营。这一新型合作关系极大激活了全社的种粮积极性,让粮食稳产增收有了保障。村集体作为出资成员参与收益分配,2013至2021年累计增加村级财力780多万元;种田大户在享受红利分配的同时,粮食可在国家收购价基础上加价0.1至0.2元/斤出售,即使在粮价较低的年份也可保障收益。目前,海虞镇已有2万亩水稻由合作社实现了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种植、统一加工销售,并统一打造虞盛大米品牌。

今夏常熟刷新近年小麦单产纪录,夏粮入库总量6.1万吨。“常熟在夯实一产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向产业化要效益。”常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晓红说。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