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格尔木:“绿”是财富

2020-10-27 16:21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 王浡  

从筑路大军的6顶帐篷,到青海省第二大城市,建市不到70年,格尔木这座建立在戈壁滩上的城市已经成为中国西部重要城市之一。从战黄沙抗干旱的“植绿”,到发展特色农牧业来致富的“用绿”,再到创造清洁能源的“造绿”,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这座戈壁小城正焕发出绿色生机,在茫茫戈壁上谱出一曲生态赞歌。

2020年格尔木市春季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戈壁小城变绿洲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终年不下雨,风沙鬼神愁……”1954年,慕生忠将军带着筑路大军,来到柴达木腹地,挖洞成房,盖沙为瓦,建立起最初的小城格尔木。

“原来整个格尔木城里只有那么几棵树,大家都像养国宝一样养着。”年过半百的老养路工郭长青回忆起小时候格尔木的样子。如今,走在格尔木,街道整齐干净,两边绿树成荫,城市的色彩变得越来越缤纷。

1991年由部队转业到格尔木市林业站工作的安从齐见证了格尔木的“绿”程。“那时候种树、挖渠、浇水全靠人工,但大家都铆着劲,人定胜天嘛!”安从齐说,“同志们都不怕累,顶着风沙挖坑种树,种一次树,回家身上能抖下半斤沙子。”林业站里的七八个同志不分男女,都成了挖坑种树的好劳力。

格尔木昼夜温差较大,三四月份早晚还会结冰,用于林地灌溉的水渠因土质等原因经常淤堵。为了保证树木成活,小伙子们跳到冰水里清淤,水渠通了,小伙子们却落下了病根。

安从齐和同事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几年间,2万多棵红柳、新疆杨、青杨,分散在格尔木辽阔的土地上,在这片苍茫的黄色上洒下了星星绿意。

凭借这群“植绿人”的努力,格尔木的绿色越来越多。从2000年开始,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在格尔木市开展人工造林活动,格尔木的绿化总量以每年百万棵林木的数量增加。截至2019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4%,绿化覆盖率达到20.5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7.04平方米。

1975年参军到格尔木的宋德银,去年从江苏老家回到格尔木,非常感慨:“现在的格尔木哪里是原来能比的啊,我以后还要多来!”

戈壁滩里的“绿色财富”

一大早,52岁的张宝就在自家院子里忙碌起来,“我正要去邮局给外地的顾客寄枸杞呢,地里正在摘第三茬枸杞,这几天已经卖出去不少”。

2007年,作为村里的种植能手,张宝第一次跟村里的人一起种植枸杞,发展绿色农业。“刚开始种枸杞的时候,政府免费给我们提供苗子,一亩地还补偿几百块钱,苗子保换保活,就这样连续扶持了3年。那时候就是抱着尝试的心态。”让张宝没想到的是,那几年的枸杞价格持续走高,让大家尝到了甜头。

没过多久,乡亲们几乎都种上了枸杞,张宝家的枸杞种植面积也从原来的3亩扩展到现在的30亩,从以前每年赚三四万元到现在赚十几万元。

同样开心的,还有郭勒木德镇阿拉尔村的乌云巴图。“以前自己放牧,收入低,大家都过着穷日子。”乌云巴图说,那时候他总是幻想,绿绿的草原上要是能长出钱来就好了。

2015年,原本松散的阿拉尔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被政府确定为草地生态畜牧业试点社,合作社实行股份制改造,探索草地畜牧业的发展新路子。“为了帮我们发展合作社,政府费了好大力气,发放各类奖补资金和扶贫专项资金,请来畜牧专家帮乡亲们进行科学管理。”作为合作社的负责人,乌云巴图说,他们把自己的草场、牲畜都入股,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销售,原本粗放的游牧方式转变成了绿色、科学、可持续的生态畜牧业。

2019年,合作社为入股的社员缴纳了医疗、养老和牲畜险。截至目前,加入合作社的有21户牧民,人均年收入已达到1.3万多元。

“利用本地特色,发展生态农牧业。”格尔木市市长汪山泉介绍,近年来,格尔木市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特色生物产业。其中,枸杞的出口量占全省的76%,藏羊、蒙古羊等畜产品品牌也已走出青海。

乌云巴图现在经常接待外省客商,他总喜欢带着外省客商去合作社的草场转转,每个去过阿拉尔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人都听乌云巴图讲过:“绿绿的草原上真能长出钱来!”

盆地里的“绿色新动力”

从格尔木市出发,沿着109国道一路向东,没多远就能看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光伏发电板。9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戈壁滩,让这里焕发出勃勃生机的是新能源开发。

格尔木市地势平坦开阔,年平均日照小时数为3096.3小时,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在6800MJ/m2以上,而且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完善的电网支撑,是全国太阳能资源开发综合条件最具优势的地区之一。越来越多的能源公司看中这些优势,选择来格尔木发展光伏、光热等新能源产业。

格尔木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正泰新能源公司成立于2011年5月,总装机40MW,总占地面积101公顷。

在正泰新能源公司的场区,黄沙、蓝天和光伏板形成了天际间一道特别的风景。该公司安全员李国善说,现在公司的电能已经并入国家电网统一调度,给全省各地区送去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

截至2020年8月,格尔木市已累计实施新能源项目108个,建成非水可再生能源并网装机容量430.1万千瓦。

“新能源开发一直是我们市发展的一个重点。”格尔木市委书记王剑锋介绍,目前,格尔木已有清洁能源企业39家,2019年总发电量44.24亿千瓦时,产生经济效益约30亿元。未来,格尔木市将着力吸引全球光伏领军企业进驻格尔木,补齐产业链发展短板,全力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推进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格尔木出发一路向北,就来到总面积5856平方公里的察尔汗盐湖。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可溶性钾镁盐矿床,也是我国最大、世界第四的钾肥生产基地。

作为“无机盐宝库”,察尔汗盐湖中的钠、镁、钾、锂的储量均居国内之首。“过去就是简单提取钾肥,别的矿物用得不多。”青海盐湖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祥文介绍,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青海先后启动盐湖资源综合利用一期、二期和金属镁一体化项目等重点建设项目,使盐湖资源形成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

阳光照在盐湖上,湖水呈现出水晶般透亮的模样。王祥文说:“我们盐湖不仅有工业,还有美景,现在已经投资了14亿元打造盐湖旅游项目。在不久的将来,当人们提到盐湖,提到格尔木时不只有工业和机器,还有美丽的风景和美好的回忆。”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