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滨州:转型不甘人后

2020-06-16 15:49
来源:半月谈网

滨州加速高端铝产品生产 范长国 摄

半月谈记者 邵琨

渤海之滨,黄河之州。从水土贫瘠到绿树繁茂,从传统农业为主到新兴产业勃发,曾经基础差、底子薄的山东滨州市,通过补生态短板、变产业结构,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扮靓一方水土,促成工农兴旺。

林水会战,绿润一城

滨州人均水资源贫乏。曾任滨州市水利局局长的刘春国回忆,上世纪80年代,滨州一些地方路边的树还没电线杆子多;有的村皮纸垫底的泥坑里的雨水就是村民生活用水。“早去的挑清水,晚来的只能喝浑水。”

欲蓄水,必造林。从2008年开始,滨州持续10年开展林水会战,将“水”和“绿”两篇文章合二为一。滨州实施政府租赁土地、公司化造林、专业队伍管护的制度,围城、环村、绕河见缝插绿。10多年来,当地累计新增造林面积18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9%。曾经的荒地、废弃地、盐碱地变得茂密葱绿。5月,滨州街道两侧的白蜡树树形整齐,树冠圆润,绘就一城的生机盎然。

林水互补,有林就有水。滨州引黄河水润泽全城,将城区内5条河道、沟渠与黄河贯通。城区修建环水带,改洼地为东西南北中“五海”,再辅以72个湖点缀其间,一派水乡景象。目前,滨州仅城区水面就达15平方公里,位居黄河流域城市首位。

如今,滨州农地浇水、居民生活用水已十分便捷。“前几年喝上干净水就满足了,现在自来水厂用碳吸附、臭氧杀菌,饮水更安全了。”刘春国说。

水资源富集引来大批鸟类迁徙至此。最近几年,中共滨州市委党校老师张维亮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到滨州北部的湿地拍鸟。他拍到的鸟类超过200种,一些原来不曾见过的珍稀鸟类也频频进入镜头。

生态环境改善,带给滨州丰厚回报。每到春天苗木交易旺季,滨州市惠民县皂户李镇一片繁忙热闹。皂户李镇几乎每家都种着白蜡树、国槐。镇上有苗木绿化公司、合作社600余家,直接或间接从事苗木产业人员2万多,每年线上线下交易额突破90亿元。

一粒粮,百种用

有一泓碧水,自然有遍野金田。作为传统产粮大市,滨州打通粮食生产上下游,发挥粮食加工转化的引擎作用,培育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以农产品精细加工为核心的产业经济充满活力。粮食华丽变身的故事,每天都在滨州的“农字号”龙头企业车间里上演。

在滨州西王集团的生产车间,一粒玉米仅在糖链上就有10余种产品:葡萄糖、结晶果糖、葡萄糖酸钠、麦芽糊精、果葡糖浆……

这家企业攥着全国90%的结晶果糖市场、50%的葡萄糖市场,其中药用葡萄糖市场占有率达到85%。“几乎所有中国人的血液中都流着西王的糖。”西王人很自豪。

在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小麦从里至皮被榨干用净,转化成面粉、蛋糕、酒精、液体蛋白饲料等500种产品。

起家于面粉加工的滨州中裕,产业链上下游环环相扣,环节每往后走一步,利润增加10%。原本只能当饲料被贱卖的后路粉经过精深加工,变身谷朊粉、酒精、液体蛋白。生产蛋白过程中产生的淀粉浆也能成为生产酒精的原料。加工剩下的酒糟则可喂猪。为了延伸产业链,滨州中裕还开了时尚烘焙店,销售现烤面包和各类糕点,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

转型发展再起势

滨州市市长宇向东说,产业发展,出路在转型,方向在高端。改变过去“单打独斗、同质竞争”模式,重塑产业链、供应链,积极引进高科技含量、高成长潜力的项目,才能实现产业发展集群化。

作为全球最大的铝业生产基地之一,滨州拥有铝产业全链条环节,成为我国铝工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和产业链最完整的聚集区之一。在位于滨州邹平的“中国铝谷”,薄如蝉翼的铝箔、体大身重的板锭应有尽有。高铁外壳、地铁导电轨、高端汽车轮毂等林林总总的铝制品展示着滨州铝产业的高端制造水平。

转型升级离不开优质管理,滨州在各试点开发区建立“管委会+公司”的管理体制,以市场化取向建立运营机制,培育专业运营公司。按照大部制、扁平化的要求,各试点开发区对内设机构进行全面整合,内设机构数量由改革前148个压减为46个,减少69%。2019年底,4个试点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全部竞聘完成,人员精简73%,管理队伍活力明显增强。

为进一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助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滨州开工建设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建设方代表、滨达公司董事长朱臣介绍,未来,该研究院会将各行政区域、各行业系统以及市内外各类科技创新资源纳入全市统一平台,实现创新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创新的良性循环。(刊于《半月谈》2020年第11期)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