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绥化:“三化”通绥

2019-11-19 09:50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 李凤双 程子龙 黄腾

黑龙江省绥化市位于世界“四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与其支流呼兰河冲刷出的数百万顷良田沃野,一度产出了占全国四十分之一的粮食。

绥,乃“安好”之意;化,有“教化”“转化”“造化”之说。如何跨越障碍直通安好和顺?勤劳智慧的绥化人从“化”字上找到了答案。

绥化绿色农产品走进大型展会

化散为聚:干部变“施工队长”

绥化是典型的欠发达地区,所辖10个县(市、区)曾全都是全国产粮大县,一直难以打破“无工不富”的魔咒。

为突破瓶颈,各级干部苦苦探索,也曾“饥不择食”地上马各种工业项目,有的县甚至要引进飞机制造,最终却鲜有成就。广大干部意识到,“各自为战”“乱敲锣鼓点”的发展方式要变一变了。

鉴于此,绥化找准短板与优势,立足丰富的农粮资源,以“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为抓手,重点打造“接二连三”融合性产业,构建以绿色食品、粮食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导,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机械电子、亚麻纺织为支柱,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的“1+4+N”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千亿级主导产业、百亿级重点园区和十亿级立市企业,成为绥化三产融合发展的“施工图”。

绥化市委书记曲敏说:“党中央已经绘就了发展蓝图,各级地方领导则要当好‘一线总指挥’和‘施工队长’。”

绥化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刚介绍,为避免盲目发展,市里对每个重点产业都进行了规划,如专门针对“两头两尾”进行精准招商,重点引进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的企业,组织编制玉米、水稻、大豆和汉麻产业链图谱。

绥化营商环境也在不断改善。浙江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中小企业板第一股,曾纠结是否到东北投资。通过实地考察,该公司发现绥化市的干部对玉米及其产业链很有研究,便毅然来到东北,成立黑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

肇东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绥化从广东引来的,去年该公司申报建设一个粮食深加工项目,周末刚把报告打上去,黑龙江省发改委的同志周一就派人到企业做指导。有的项目早8点做完安全检测,9点就办完了开工手续。“真没想到这么快。”公司副总经理黄励坚说。

化大为强:农区变“工业新军”

转化一种形态为另一种形态,是“化”字的重要本义,绥化人深谙其寓意——要让农区有更大变化,就要积聚“蝶变”的力量。

北方的9月已有阵阵寒意,而绥化市北林区张维镇的一处工地却仍热火朝天。绥化象屿金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这里建设玉米精深加工项目。公司总监栾恩惠介绍,项目总投资超40亿元,创4项第一:150万吨年加工能力和年产70万吨结晶糖产品两项单体指标居亚洲第一,年产10万吨苏氨酸、1万吨色氨酸两项单体指标居世界第一。

总投资70亿元的黑龙江新和成生物发酵产业园项目也在边生产边建设中。新和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俞柏金介绍,该公司拳头产品辅酶Q10市场价格很高,可以按克卖。他给记者算了笔账:“目前市场上玉米原粮的市场价为每万吨1700万元,而辅酶Q10每吨市场价为200万元,如果用1万吨玉米深加工成50吨辅酶Q10,其售价将达1亿元。”

“两头两尾”带来可观的产业集聚效应。黑龙江源发粮食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勇告诉半月谈记者,该公司给玉米精深加工产业做配套,不仅具有储存粮食的“粮食银行”功能,还具备“产后服务中心”功能:代清理,代干燥,代加工,代销售。企业还在当地建设了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玉米期货交割库。

从2009年至2016年,绥化市玉米产量连续8年超过800万吨,是名副其实的大粮仓。至2018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76户,实现产值30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7%。

未来5年,绥化还将继续提升粮食精深加工比率,其中玉米精深加工比率将达80%以上。绥化市正着力打造玉米、水稻、大豆、蔬菜、畜产品、汉麻等六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并在副产品加工方面向药用、化工、能源等领域延伸。

2018年,绥化跻身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三甲”,并跃升东北城市经济前十名。绥化市长张子林说:“一农独大的绥化,正变成强有力的工业新军。”

化庸为佼:贫困变富裕丰盈

绥化市曾最多有6个贫困县,其中4个地处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实现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是绥化的重任。

在绥化市青冈县祯祥镇,一走进黑龙江大董黑土地农业有限公司院里,就闻到一股鲜香的玉米味,副总经理尹德才正指挥工人煮制鲜食玉米,这些美味食品将通过冷链物流销往南方。

52岁的村民肖永海正在流水线上忙碌,如今他每天至少挣100元工资。他家的15亩承包田以每亩400元的价格流转给公司,无论旱涝丰歉,每亩都能得到250元的固定分红。肖永海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县里帮扶和公司引带,去年已实现脱贫。

大董农业是当地兴起的一家集种植、研发、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后逐步壮大为农业龙头企业。2012年,大董农业在农村建设21栋住宅楼,附近4个村屯的276户农民以置换方式住进了楼房。至2019年10月,通过大董农业住进楼房的农民超过1100户。

2019年秋,绥化市以“四个告别”宣告了这个传统农区进入了发展的新时代。

——告别了“一穷二白”,经济总量超过1300亿元,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46倍,地方财政收入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几百万元到突破60亿元。

——告别了“缺衣少食”,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不到百元增至2.5万元和1.4万元,老百姓腰包越来越鼓。

——告别了“蜗居陋巷”,城镇化率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16.1%提升到45%;城市人均住房面积45平方米,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4.5倍。

——告别了“区域贫困”,全市6个贫困县有4个已摘帽,剩余两个有望今年摘帽。429个贫困村有385个出列,剩余44个今年将全部出列;累计脱贫约5.6万户13万人,贫困发生率降到0.23%。

绥化,福禄绥之。一处安好之地,一座方兴之城。(刊于《半月谈》2019年第21期)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