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赣州:干事之州

2019-07-09 14:38
来源:半月谈网

半月谈记者 邬慧颖

“滴滴生民汗,斑斑将士血。一方红土地,情与火同烈。”这里,曾是关山重重的红军长征出发地;这里,曾有93万儿女共同奔赴浴血战场;这里,现在到处是活跃的创造,驶入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曾因交通不便步步落后于其他地区的江西赣州,如今已旧貌换新颜——干群紧密融合,同心协力把脱贫之事干好、发展之事干精、环境之事干美。

航拍的江西赣州城市中央公园及高楼林立的章江新区 陈地长 摄

脱贫之事不停歇

走进赣州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一排排现代化标准蔬菜大棚鳞次栉比,果蔬长势喜人。梓山镇排脑村脱贫户李金禄对半月谈记者说,靠合作社免费提供的蔬菜大棚和政府提供的5万元贴息贷款,他家种起了西瓜,年收入七八万元。

数据显示,赣州全市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94.88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8.86万人,7年脱贫176.0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26.71%下降到2018年的2.45%。

显著的成绩离不开多项政策的支持帮扶。2012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赣州在脱贫之事上狠下苦功夫:率先实施农村保障房规划建设,新建农村保障房17000余套,让建不起房的特困群众住上新居;率先实施健康扶贫“四道保障线”机制,在已有“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基础上,财政出资为贫困户购买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贫困人口患者住院个人自负比例降至10%以内。

党的十八大以来,赣州创新实施产业扶贫“五个一”机制,即选准一个产业、打造一个龙头、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扶持一笔资金、健全一套服务体系,累计带动26.44万户贫困户增收。

兴国县崇贤乡崇义村83户农户,每户靠养土鸡每批增收2000至5000元;宁都县黄陂镇大湖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最初的6000元增加到12余万元……

赣南是长征出发地,也是苏区干部好作风发源地。如今,赣州市3509个行政村(社区)都有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8.59万名干部与29.04万户贫困户结对,实现结对帮扶贫困户全覆盖。

“他给大伙办了很多事,村民有喜事都愿和他说,加上客家话中‘许’和‘喜’谐音,大伙习惯叫他‘喜书记’。”下乡扶贫2年,江西理工大学驻兴国县崇贤乡崇义村扶贫第一书记许立新有了新称呼。

类似的“别称”不在少数:自然资源部“80后”干部李兆宜曾担任赣县区五云镇夏潭村第一书记,带领村民打井发展甜叶菊产业,被称为“打井书记”;江西省投资集团驻瑞金叶坪乡大胜村第一书记刘欢迎,为五保户、低保户以及无房贫困户筹建“梦想家园”,被称为“欢迎书记”……

发展之事实现升级跨越

工业,曾是制约赣州发展多年的一块短板。对此,赣州明确亮出的战略目标“主攻工业、三年再翻番”。江西省委副书记、赣州市委书记李炳军曾提出:“赣州要跳起来摘桃子!”如今,这个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产业集群加速崛起。2016年,“赣州港”正式开通。不靠海、不沿边,缺乏木材资源的赣州南康,依靠“买全球、卖全球”“无中生有”出千亿级的家具产业集群。

江西家有儿女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申飞说:“自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客商建立合作关系后,就订单不断,今年已有意向合同达5000万美元。”

实施主攻工业战略以来,赣州打造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现代家居城、中国稀金谷、青峰药谷、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两城两谷一带”产业聚集新高地,抓好稀土、钨为代表的稀有金属新材料及现代家具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引领创新。从中成药研制跨入化学药领域,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进发,青峰药业通过技术创新成长为主营业务收入达46亿元的新型医药集团;从家具制造到“家居智造”,机械化生产、智能喷涂等新技术让南康家具走向自动化、机械化……

据赣州市长曾文明介绍,目前,赣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6.23%,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并获批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引人才“逆流”赣州。作为欠发达、后发展的内陆地区,赣州人才培育与发展先天不足。为此,赣州专门成立招才引智局和赣南苏区人才发展合作研究院,“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形成招才引智柔性机制。

数据有力印证: 2011年至2018年,赣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10项指标增幅居江西省第一。

环境之事绘就美丽画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李炳军表示,赣州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并在2017年被纳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开始探索新型生态保护路径。

新思路,体现在变单一治理为系统治理。赣州市以生态问题治理和生态功能恢复为导向,改变以往“管山不治水、治水不管山、种树不种草”的单一治理模式,坚持生态优先和民生优先统一、山上治理与山下治理并举、生态保护与开发治理兼顾。

新路径,体现在变粗放治理为精准治理。赣州采取“一河一策”,治山、治水、治污“三治同步”,推进治山保水、疏河理水、产业护水、生态净水、宣传爱水“五水共建”,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模式。

新格局,体现在变单打独斗为共同治理。赣州建立领导干部环境损害“一票否决”、约谈问责、终身追究“责任链条”,全面推行林长制、河湖长制,生态综合执法、市县联合执法、部门联合执法一起发力,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赣州干部群众正奋力前行。新气象、新亮点在红土地上不断涌现,干事创业的激情在红土地上熊熊燃烧。编辑:李力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