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楚雄,简政展雄风

2018-09-12 14:17
来源:半月谈

半月谈记者 丁怡全

为了破解群众办个事要来来回回盖几十个章的“痛点”“堵点”,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坚持问题导向,自去年3月以来,重塑权责关系、重构审批模式,设置行政审批局,实行一个部门“一颗印章管审批”,产生了激发市场活力、提升发展动力、优化发展环境、推动职能转变的叠加效应,为楚雄注入一股雄健之风,有力助推了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8月23日,在楚雄经济开发区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前来办事的群众真切体验到“放管服”改革带来的种种便利 张怡勇 摄

改革之源: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楚雄州作为边疆民族自治州,是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之一。对于楚雄的发展,楚雄州委书记杨斌提出了“五高于”“两进位”的奋斗目标,“五高于”就是楚雄州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年度目标,要高于全国、高于全省、高于滇中、高于其他29个民族自治州、高于楚雄州上年经济发展;“两进位”就是楚雄州每年的经济发展要在全省进位、要在30个民族自治州进位。

如何实现“五高于”和“两进位”的目标?杨斌认为,“放管服”改革就是撬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提速的那根杠杆。

楚雄州始终把“放管服”改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转变政府职能的一项重大举措。自2017年3月起,楚雄州紧紧围绕“打造政府核心竞争力,建人民满意政府”的目标,把“营造最优的环境、落实最优的政策、提供最优的服务”作为“放管服”改革和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任务。

楚雄州州长迟中华说:“市场主体培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市场主体培育的好坏以及快慢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楚雄州的“放管服”改革就是立足市场准入来破题。通过“一颗印章管审批”破解“公章旅行”和“审批长征”难题,实现“只进一扇门、只盖一颗章、一次就办好”。

改革之策:改革审批体制 制定审批标准

“2017年6月19日,楚雄市行政审批局挂牌成立,7月14日正式对划转的第一批行政许可事项开展依法审批。”楚雄市行政审批局局长马兴旺介绍,楚雄市在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市行政审批局。

在楚雄市行政审批局办事大厅,半月谈记者看到整个大厅按照职能进行了划分,“公安综合服务区”“公共事务服务区”“行政审批服务区”等安排得井井有条,前来办事的人按照指引能够快速找到窗口。

目前,楚雄市各部门所行使的除涉及生命财产、安全生产外的审批事项一律划转至行政审批局行使,对涉企审批事项实现了100%全划转。

“涉及环保、国土、公安等不具备划转条件的审批事项,由主管部门整合有关人员力量,统一进驻审批服务大厅协同审批。”马兴旺介绍,目前,458项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做到一个窗口收件和出件,让办事群众和企业“只跑一个窗口”,做到“大厅之外无审批”。

同时,楚雄市行政审批局根据《行政许可标准化规范》对原审批流程进行审查,对无法律依据的办理环节、申请材料、搭车收费全部清理,对法律依据、条件、程序、申请材料、收费、时限等要素重新确定,对126项行政许可事项制定出规范统一的办事指南,确定了一次性告知受理、承办、批准、办结、投诉等程序和标准,向社会公开,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办事依据。

“行政审批局成立后,实现了‘多头审批’到‘一家审批’的转变,而且明确了审批规范,有效提高了审批质量和效率。”楚雄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顾兴凯说。

改革之难:失衡心态 看客心态 畏难心态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入,不可避免地会碰到难啃的‘硬骨头’。” 楚雄州委机构编制办公室主任赵良感叹,过去这一年,才真切地体会到“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楚雄州在开展“一颗印章管审批”一年多时间里,三种阻碍改革的心态也暴露出来。

——失衡心态。以楚雄市为例,市行政审批局成立以后,过去分散在各部门的审批事项一律划转至行政审批局,一些部门认为这损害到了它们的利益。半月谈记者了解到,有一小部分部门的一把手声称:“没有了审批权,单位的权力就小了很多,这个局长干得也没什么意思了。”

——看客心态。“目前,‘放管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继续推进‘一颗印章管审批’肯定会出现新问题,触及更多利益和矛盾。”楚雄州委机构编制办公室副主任杨馥华说,在改革的关键时刻,仍然有少部分人不积极参与并推动改革向前发展,甚至抱着观望的态度,妄想退回到过去的管理模式。

——畏难心态。从“多头审批”到“一家审批”,上百项过去分散在各部门的审批事项划转到行政审批局,楚雄市行政审批局的责任和工作量剧增。杨馥华观察发现,“过去,很多工作人员可能仅需审批某几项事项,现在要重新学习才能适应新工作;过去可能一天只用审批几件,现在可能一天要审批几十件,甚至上百件”。

“出现这些问题,关键是思维没有转变,没有意识到政府正逐步由‘管理者’变为‘服务者’,还是守着过去的旧观念来面对改革。”赵良认为,政府工作人员必须转变心态,对改革充满信心,看到改革光明的前景。

改革之利:审批高效 群众满意 企业得利

杨斌说:“‘一颗印章管审批’的初衷就是让‘群众满意、企业得利’。”楚雄州一年多的实践证明,“放管服”改革是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

“一颗印章管审批”促进了楚雄行政审批提质增效:政府性投资项目审批用时由原来的平均185个工作日压缩为最长50个工作日,精简率达73%;社会投资备案类审批用时由原来的平均155个工作日压缩为最长42个工作日,提速率达72.9%;商事服务类审批综合提速率达60.1%,社会事务类审批综合提速率达50%。

“我们这个项目比业内同类项目推进速度足足提前半年。”楚雄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开增兴奋地告诉半月谈记者,“审批手续流程简化让我们省了很多心。我们公司第一块单晶硅切片2月份下线,今年就可形成10GW的产能,实现产值40亿元。来楚雄,来对了!”

“一颗印章管审批”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的活力。“现在注册一个小店很简单,按照规定把需要的材料都带来,不到半个小时就办好了。”今年27岁的樊丽丽,从老家楚雄州姚安县来到楚雄市,准备在楚雄开发区开一家自己的花店。

“每天可以办理10~20位市场主体注册登记,比过去增加近一倍。”楚雄经济开发区行政审批大厅市场主体注册登记窗口的林巧告诉半月谈记者,“虽然更忙了,但也觉得更加充实。”

市场门槛降低,审批时效提高,投资者和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2017年末,楚雄州市场主体总数达14万户,同比增长11.35%。截至2018年6月底,全州市场主体总数达15.16万户,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81.5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9户,规上企业总数达330户。

改革经验:协同审批 专家审批 容缺受理

在“一颗印章管审批”的推进过程中,楚雄州创新了很多能够切实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为“放管服”改革贡献了“楚雄智慧”。

第一,协同审批,破解审批事项互为前置的问题。“很多投资建设项目落地难、落地慢,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审批互为前置。”赵良介绍,楚雄州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将同一类投资建设项目涉及的全部审批项目,设置为若干个简化的审批阶段,同时受理、同步审批;对同阶段需要其他审批结果作为本部门审批前置条件的,前置审批事项预审通过后即视同已取得审批结果,同步开展基础性审查工作,同步出具本部门审批结果,解决了部门之间互为前置的问题。

第二,推行专家审批。“目前已经出台《专家评审管理办法》,建立行政审批专家库,专家入库258人。”马兴旺介绍,通过细化专家权力和责任,完善专家辅助审批流程和规范,在合法合规和要件齐全的前提下,做到“一次就办好”。

第三,尝试容缺受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我们把包括‘项目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审批’等在内的43项行政审批事项所需材料,分为主件和副件。如果主件齐全,而缺少附件的,我们可以提前进行审批。”顾兴凯介绍,只需要办理行政审批的主体,在审批截止日期前能够补齐副件,就能顺利完成审批。

此外,“帮办券”助力中介机构效率提升。“所有的行政审批事项,我们都计算出一个平均时限。中介帮助企业来做行政审批,与平均时限相比,每节省10%的时间可以获得一张‘帮办券’。”楚雄经济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局长田红锦介绍,根据办理事项的难易程度不同,有2000元、5000元、8000元三种面值不等的“帮办券”,中介可以把“帮办券”兑换成现金。编辑:徐希才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