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通讯社主办

健康中国·大家谈 | 梁晓峰:健康管理注重全生命周期,预防关口要前移

2022-01-12 17:08
来源:半月谈

本期《健康中国·大家谈》节目,暨南大学康泰生物疫苗产业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中华预防医学会兼职副会长,中国CDC原副主任梁晓峰,针对“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提出展望。

梁晓峰主任长期以来从事免疫规划工作,他从公共卫生角度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我国防疫得当的原因:首先归功于政府将保护人民群众健康放到首位;其次接种疫苗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开展核酸检测、流行病学调查、防疫知识普及、传染病法实施等非医疗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共卫生政策的落实,特别是疾病控制网络的覆盖也成为防疫井然有序的重要因素。但公共卫生仍存在业务水平不高、个性化不突出、家庭化指导较弱的问题。

尽管全国范围内已接种超20亿剂次,但各个地区接种率仍不平衡,老年群体接种率低现象最为突出,对疫苗认识不到位、行动不便、上门接种的医务人员不足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

除了完成疫情防控工作外,目前公共卫生事业的主要目标是让慢性病不得、慢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健康中国”提倡维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理念,梁晓峰以吃盐量为例,提倡“全生命周期要从儿童抓起,青少年抓起,成年人要起表率作用,老年人要学一些新的生活方式”“老年群体要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健康有关的知识,包括衣食住行,特别是吃”。家庭层面,以预防为重点,将控烟、减盐、减糖、多运动、多吃蔬菜落到实处;卫生医疗机构层面,以治疗为重点,两者的职责区分开。此外,他特别提到老年群体出现了饮食不平衡、运动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对他们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成为当务之急。

谈到公共卫生教育和公共卫生领域人才培养的话题,梁晓峰认为大学善于研发,但生产、销售环节较为薄弱,而企业恰恰能与之互补,他号召教师、科研工作者将研究放大为产品,同时搭成平台,解决行业的瓶颈。另一方面,公共卫生人才的待遇亟需提高,由于大学的人才培养方向与基层对公卫人才的需求匹配不上,这要求大学进行改革,在校完成新技术、先进知识和理论的培养。他呼吁,通过互联网对公共卫生教育进行普及,并将技术与社会、人民群众的需求紧密结合,使公共卫生教育拥有更好的发展。

提及互联网医疗的作用,梁晓峰强调互联网医疗可以弥补部分线下医疗服务水平不高、高质量优质医疗资源有限的缺憾。通过它,可以将知识与技能传授给边远地区的医务人员并借助他们的权威性,改变当地百姓的健康行为。并且,互联网医疗还可以管理慢性病患者的服药问题,通过植入芯片或可穿戴设备,对其身体指数进行监测,监督慢病患者按时按需服药。最终通过互联网平台,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服务于基层,发挥更大的作用。

图片

责任编辑:孔德明

热门推荐